第一八零一章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1 / 4)
《丑陋的共和国航空制造业》!
当《纽约时报》在2007年1月1日的那天将这则报导发布的时候,整个世界都被震动了。
严格来说,《纽约时报》的这篇报道算是一篇采访,是对共和国民航总局某位有资格参与到民航飞行器采购的中高层的采访,报道中这位名为王思美的官员详细向《纽约时报》的记者介绍了共和国民航业的“黑幕”:内幕交易、领导决定、利益交换以及国家每年给予航空制造企业的巨额财政补贴……
消息一出,整个美国瞬间为之哗然!
无数抗议的声音就响彻了美国的媒体界,各大电视台、报纸、网站等媒体纷纷发出自己的声音,要求美国政府对共和国进行制裁,理由很强大:美国是遵循自由市场经济的,既然美国的竞争对手不遵守规矩,那我们就要对他进行制裁。
美国那边的反应在第一时间就摆在了林鸿飞的桌子上,看到群情汹涌的美国人,林鸿飞反而笑了,“鲍勃这家伙,以为用这种方式就能向我身上泼脏水?”
看到这些报道的第一时间,林鸿飞就反应了过来:这是波音公司出的阴招!
在谈判桌上占不了上风,美国人就开始出盘外招了,不过既然你首先开始坏了规矩,就不要怪我更不讲规矩了。
沉吟了片刻,林鸿飞拿起电话,笑道,“老方,有没有兴趣和美国人玩一把?……是啊是啊,美国人给了我们一个这么好的机会,不好好用一下岂不是对不起美国人?”
※※※
“到底是怎么回事?”共和国主管航空工业发展的相关领导气的指着民航总局相关领导的鼻子大骂,“你们那个王思美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们到底还能不能管好自己手下的人了?”
航空制造公司给与航空运营单位巨额的采购回扣、国家给予巨额的财政补贴这一点早已经是世界航空制造业和航空运输业的惯例,欧洲和美国之间彼此常年指责对方给予波音、空客这两家企业巨额的财政补贴,同时指责对方给予航空公司巨额的商业贿赂,要求本国政府对对方进行经济制裁,同时要求对方所在国的政府立刻停止这种危害市场经济的行为,立刻停止给予对方的财政补贴。
当然,这样例行的口头之争已经持续了二三十年,就如同每年例行的嘴仗一样,说归说,骂归骂,谁都没有将这当成一回事:停止财政补贴?开什么玩笑!
法国人在一边幸灾乐祸,甚至国内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