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初涉商海(四)(2 / 5)
就有两千五的收入,这可赶上他大半年的收入了。想想自己那喜欢唠叨的老婆老是抱怨自己不会弄钱,这次回家可要好好地震一震她,看她还有什么话说。
朱一铭哪儿知道这看似一本正经看着合同的老支书,居然有了如此之多的想法,见他半天没动静,于是开口说道:“王支书,你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啊,问题?”王华听后一愣,猛地反应过来,人家等着自己签字呢,于是忙不迭地说:“没有问题,没有问题,我这就签。”
王华接过钢笔,在合同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朱一铭发现他写字的右手都微微有些颤抖。
合同一式两份,朱一铭把其中的一份放进包里,掏出大中华,递给王华一支,王华接过烟欲言又止。
朱一铭见后,主动问道:“王支书,还有什么问题?”
“那,那钱什么时候能……”
看着老支书张红的脸,朱一铭说道:“两三天之后,我就把钱送来,然后告诉你什么时候装货。”
王华听后,心头的一个大石头总算落了地,开口捧了朱一铭一句:“朱秘书,真是年轻有为啊,你可为我们村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啊。对了,我们花木场里面还有许多其他的树,你还需要吗?”
朱一铭心想,赵平凡只要棕榈,我要你其他树卖给谁去啊?但嘴上还是客气地说:“暂时不要,如果有需要的话,我会和你联系的。”
王华也听出对方话里的敷衍成分,叹了口气说:“之前,种的时候,镇里直接给村里下达任务,现在却根本无人过问。要不是遇见你,恐怕这一大堆的花草树木一文都不值,最后只能充当烧火料了。”为这些花花草草,王华可没少挨村民们的骂,提起来,那可真是一肚子的苦水。
朱一铭其实也很是理解他,华夏的官场里,领导们都只注重所谓的政绩,往往只考虑一时的经济效益,根本就不管其他的。新任领导上台以后,一般都不会按着前任的路数搞,因为搞得好是前任的功劳,搞得不好则要自己去承担责任,所以谁也不愿意做这样冤大头,于是,你敲你的锣,我打我的鼓,项目不少,效果却很差,更有许多半途而废,劳民伤财。像烂尾楼之类的,屡禁不止,层出不穷,可能这也是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
又聊了一会,朱一铭就告别了王华,骑上摩托车赶回到刘久辉那,还了摩托车以后,坐上了回恒阳的中巴车。刚下车,就接到了肖铭华的传呼,约他去红梅酒家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