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大家都有难处(3 / 4)
“尚可”的意思,就是一般般。赵启颓然问道:“你是不是对朕很失望?”
“皇上言重了。臣不敢。”
“是吗?……那朕再问你,换做是杨致,他会劝谏朕怎么做?朕自小与你们兄弟相熟,别说你不知道。”
“皇上既是这么说,应该比臣更了解杨致。依臣愚见,若真换做是杨致,早在去年突厥遣使之时,他就会力主派兵寻战。在索力可汗向东突厥发动突袭之时,他又会力主趁虚进攻。此番突厥再度遣使来朝,他仍会极力主张开战。”
徐文瀚与杨致气味相投,见解向来基本一致。换句话说,徐文瀚只是借机假托杨致之口,说出自己的看法。
赵启的心机再怎么深沉,毕竟还很年轻。听徐文瀚这么一说,脸上有点挂不住了:“你的意思是,朕本有三次开战的机会,但都没能好好把握?杨致因血战大漠而名振天下,一力主战,焉知不是出于个人意气?朕想听你说一说开战的理由。”
徐文瀚淡然答道:“臣只是就皇上的问询据实回奏,别无他意。兵凶战危,乃是国之大事。杨致素来见事深远,从来不做损己无利之事。臣敢以性命担保,他一力主战绝无本分私心。”
“至于开战理由,往大处说,突厥自古以来便是我中华王朝的北方强敌,但有打压削弱的机会,岂有放过之理?往小处说,杨致当年在两国议和之时几度寻衅,悍然斩杀突厥国师忽尔赤,皇上应该记忆犹新。于他而言,开战需要理由吗?有没有理由,当真那么重要吗?要找个理由很难吗?大夏曾与突厥达成过无数和议,他们撕毁和约派兵南下烧杀抢掠时,给过大夏理由吗?”
赵启不禁一时默然。无奈的叹道:“你方才也说了,兵凶战危,乃是国之大事。你应该知道,朕有朕的难处。”
徐文瀚意味深长的道:“臣知道皇上有难处。但不知皇上可曾想过,与突厥开战委实是有利无弊。从战术层面来说,去年突厥遭遇天灾,又即将入冬,还须严防东突厥来袭。大夏出兵,战之必胜。索力全力攻袭东突厥之时,后方必然空虚,仍可战之必胜。此番遣使来朝,趁其兵疲将倦,喘息未定,立足未稳,依然可以战之必胜。”
“从战略层面来说,既可持续保持对突厥的有利态势,确保其五到十年之内无力派兵南下。而皇上新登大宝,又可一战立威。”
“臣斗胆妄言,还望皇上恕罪。”
赵启苦笑道:“你我之间,亦师亦友,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