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潜艇,华侨(4 / 5)
“科学院也正在研究改进潜艇技术的问题。”陈文强笑着补充道:“而且有了一个很好的设想,我想是会成功的。”
现在的潜艇已经开始使用柴油机配合电动马达作为潜艇的动力来源。柴油机负责潜艇在水面上航行以及为电瓶充电的动力来源,在水面下,潜艇使用预先储备在电瓶中的电力航行。由于电瓶所能够储存的电力必须提供全舰设备使用,即使采取很低的速度,也无法在水面下长时间的航行。必须浮上水面充电。
但科学院兵器研究所和美德两国共同研究、改进,使呼吸管的出现提前了。
所谓的呼吸管。其实基本构造很简单,就是一个可以伸长的通气管。将外界的空气引导至柴油引擎,产生的废气也经由呼吸管排送出去,另外再附加防止海水进入以及将进入的海水排除的管线。通过使用呼吸管可以让潜艇在潜望镜深度情况下使用柴油机,这样潜艇就不必上浮即可补充电力。
呼吸管的使用大幅改变现在潜艇的作业方式与弹性。在使用呼吸管以前,潜艇一定要浮出海面进行换气和充电的作业,而这个作业时间限制在夜间。采用呼吸管之后,潜艇只需要将呼吸管伸出海面就得以进行充电的工作,不仅降低潜艇被发现的机率,也扩展潜艇可以充电的时机。
大海,有时象絮絮私语的恋人,显得平静、安详;有时象咆哮的雄狮,在狂暴的发怒,在粗犷地吼叫。
生活也象驾驶航船在生活的海洋中远行,有胜利的希望,也有沉没的危险;有风和日丽的晴天,也有暗淡阴沉的黑夜。
大海中有生活,生活中有大海。无论怎样,有志者都应是穿云破雾的海鸥,应是顶风劈浪的航船。
按照计划,海圻舰直接从天津出发,穿过台湾海峡,直下南中国海驶出国门,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通过亚丁湾进入红海,穿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
由于时间并不充裕,所以舰船决定只在新加坡进行停靠补给。新加坡是南洋华人的主要聚居地,为了进一步联络华侨感情,这一站是不好省略的。
海外华侨以地区形成三大集团:第一大集团,南洋华侨。居住南洋诸国,人数为六百七十多万,以陈嘉庚为首成立有南侨总会;第二大集团,美洲华侨。主要为美国华人十万余众,以司徒美堂为首,称为全美洲洪门华侨;第三大集团,欧洲华侨,主要是居住在英、法两国的华人,成立有全欧华侨联合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