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和离第109天(6 / 9)
的缘故,这样罢,那三成利我们也不要了,那学堂便算作咱们两家合办的好了,商行那边我也让他们采买笔墨纸砚的时候,顺便给学堂也备一份。”
苏梦泉财大气粗,可是姚亦昕却不能真的将这三分利都留下来,他们办个托儿所性质的学堂,一年花费能有多少?就算再加上先生的束脩和一年的各种花费,顶破天也不过一百多两银子,这还是因为第一年需要采买的东西多,到后面正常维护的话,一年几十两银子足够了。
想了想,姚亦昕将自己的考虑仔细向苏梦泉解释道——
“苏伯伯,您别看一份海鲜调味料只卖20文钱,一竹筒海鲜拌饭酱也只要15文钱,看起来不值什么,但是这东西原料价格低,除了人工几乎不需要什么成本,积少成多,赚的还是不少的,三成利润拿来办学堂太多了。”
“这样罢,咱们两家每年各出二百两银子,拢共归置在一个票号里,寻常学堂里的一应花用都从这个票号里取用,剩下的,若是学堂里真出了那才华出众的学子,家里又没有银钱供他进学的话,咱们有一个算一个,都从票号里取银子供他读书,如此一来,若是本地真的能出几个寒门贵子,也算是咱们行善积德了,您看如何?”
姚亦昕的想法,大致参考了前世那些慈善教育基金的做法,不过这个时空可没有专业的监管和管理机构,他们只能自己多花些心思管着了,不过这件事情可是大好事,再辛苦他也愿意的。
姚亦昕不是圣母,也不可能做到像某些小说里的穿越人士一样去改变天下人的命运,他能做的,也就只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尽可能地让身边的人过得更好一些罢了。
不过,他这些想法却让苏念白忍不住沉思起来。
老实说,沿海地区因为土壤不如南边肥沃的缘故,种粮食一直不太高产,甚至于灾荒年月还要依靠朝廷救济,可以说,白丰霖之所以当皇帝穷成那副鬼样子,有一半的原因都是因为朝廷每年都要拿出大量的银子和粮食来救济各地的灾荒。
如果沿海地区都能像姚亦昕一样办起各种作坊的话,那海里产出的各种海鲜可都是不要钱的,只需要花费些人力,便可以支撑得起一家作坊,到时候,渔民们便可以用作坊赚来的银钱去买粮食吃,再不必依靠朝廷的救济粮了。
更重要的是,苏念白比姚亦昕更加能看到这种作坊带来的好处。人就是这样,有时候为了自己的利益能对抗一切,如果这些老百姓尝到了开办作坊的甜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