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观念 (17)(8 / 23)
看看,也不知道,学校复课了没有。”中学生都跑去串联了,学校这边,初中的,高中的,干脆都暂时放假,所以,常宁也不知道现在学校复课了没有。
“爹,我们先去看,如果上学了,就上学,如果不上学,也会了解好情况,随时准备着学校复课。”这次,特别是小二,耐心多了不少。
所以,常宁当初想明白了后,很干脆地同意大妞和小二出去看看,小二是最想去的,拦也拦不住的,大妞还在因为他的态度犹豫,反而是常宁干脆了,都让去,现在看,效果不错,大妞这里,他不担心,让大姑娘出去,更多就是让姑娘出去见识下,至于小二,是效果最好的,一回来,几句话,常宁已经发现了,自家的二儿子以前那些自以为是小聪明的浮燥少了不少,整个人终于是开始有了真正男子汉的成稳,行,不错,这趟出门出得值,这个苦吃得好。
“我家那臭小子回来了,哎哟喂,一身馊臭得差点没熏死我们,回来抱着人哇哇大哭,看他以后还敢不敢。”第二天常宁到了单位,又听了一回八卦,知道,这次回来的孩子不少,再对比下,想想哇哇大哭的别家孩子,自家孩子还算不错,至少没哭,也没抱人,要不然,这味道确实够酸爽。
串联的孩子们回来了,学校应该会陆续开课,但常宁还有得是担心的,首先,这些孩子们未来的出路问题,大学去年就被停了,学生们无法进入大学,那就只能工作,可现在城市的现状,常宁很肯定,要不了那么多的学生,怎么安排这些学生的未来,知青,常宁脑子里第一时间就冒出来这个词。
最早的知青五十年代就有了,一直持续到现在,不过这些知青多为自愿上山下乡支援国家建设,常宁担心的是,不久的将来,知青的自愿很大可能要被转为强制,那时,他们家孩子啊,唉。
常宁想想,他怕是得先去高团长那里再说一说,先给孩子们准备起来了,万一真有被强制那天,他是不愿让孩子们又回到村里受苦的,没有大学可上,回村他不愿意,那高团长当初和他说过的参军就是最好的出路了。
到时,他这里能解决孩子们的工作问题最好,要是政策不允许,那就尽可能让孩子们入伍当兵,总之,先准备起来吧,问题真来时,也好应对。
常宁想的一点没错,66年开始的串联,以及因为小红兵们的盲目而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带来的动乱,至68年,组织上终于决定想办法安置这些年轻人,于是,常宁担心的强制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终于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