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农村与城市(2 / 3)
有打算去看,什么粮票,布票的,是什么,她都不知道,凑什么热闹。
“小伙子,你这怎么收,可得给我们个公道价,这些东西,当年可是稀罕货,农村没有,只有城市有,在城市,就算人人有,那也得有本事才能攒得下来,你要是开价不好,我宁愿继续放家里,好歹也是大妈我当年的回忆。”路过的常宁,顺风就听了这么一耳。
然后,梦里的常宁,梦外顿悟了,粮票,粮证,城市!
常宁抹抹嘴,口水擦掉,应该先把梦做完的,好歹回家吃了肉再醒。
摇头,想歪了,回来,他刚才想到什么,对,城市!
他这个笨脑子,要不是因为这个梦,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反应到城市上来。
对呀,去城市,那才是他熟悉的地方,就算中间隔了几十年,但常宁相信,对他来说,去了城市,总会比在农村更有机会。
而且,最关键的来了,现在的城市,每个月,每个人,都有供应粮保证!
只要你是城市户口,就能拥有居民粮食供应证,食品供应证,如果,你还能找到一份工作的话,听说每个月还能领到刚刚出来的工业券,有了工业券,能干嘛,最简单的,能买锅,远一点的,能买自行车,其它的,还有什么布票,油票,肉票,糖票,等等,在农村,你想弄到这些,很难,可是,去了城市,只要找到一份工作,什么都会有!
待在农村,等到荒年过去后,吃饭是不成问题,可常宁真不想,他没有农民的思想,也体会不到农民对于土地的执着和热爱,更做不来农活,所以,如果能,他肯定愿意去城市生活。
还有,在农村,靠他一人之力要养活七个孩子,现在纯人力的农活作业下,就是常宁愿意干下去,他也没有信心,养孩子,不光是给他们吃穿,还得给他们上学,大妞现在都八岁了,可家里却没有能力送她去上学,哪怕,学费仅仅就是五毛钱,家里也送不起,或许这个时代,文盲,没人笑话,大家都觉得没什么大不了,但常宁一个来自几十年后的人如果都不明白知识的重要性,他就是白活了未来的那三十年了。
再说,即便没有未来的眼光,就说现在,同是姐妹,常母只能做个靠天吃饭的农民,而姨妈却因为识字进了工厂,做了城里人,才能有能力帮助后辈,姨妈识字的也不多,但就是这几个字的作用,帮助了一个人身份的转变。
所以,孩子们必须上学,他必须赚钱,这些,靠现在的农村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