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试探(1 / 4)
王思正心里的诧异越来越浓。贺兰氏给他的路,他起初觉得荒谬,甚至疑心过自己是不是再次判断失误。
建议元明修入关的是他。
元明修的死,要说他不恨,那肯定是假的。但接踵而来的困境,让他没有太多时间沉溺在痛苦里。说到底,那不是他背叛他。判断失误这件事,可能出现在任何一个人身上。他不是神,他不勉强自己背负这么重的债。
世人都以为他恨陆扬,其实他恨慕容泰更多一点。
陆扬指责元明修无德,他是认的。他无从反驳。到长安的这半年里,元明修暴戾更甚于从前。他尽心尽力地为他奔走,他指责他陷他于困境,一次,再次。他无从辩解。他原以为慕容泰是个可靠的人。
便陆扬不可靠,有元明炬和慕容泰齐心协力辅佐,局面原是可以扭转过来。是他看错了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算盘。慕容泰之前在他身上下功夫,让他信他可靠,无非为了这一日——迎天子入关。他想要个名正言顺,而不是受制于人。就如同两百年前魏武王挟天子以令诸侯。
渐渐的连他的族人也开始持观望态度。
所谓大厦将倾。他原以为他们会是一对君臣佳话,他全心信任他,他义胆忠肝,一次一次力挽狂澜,有始有终。奈何人力有时竭。他有时候疑心留在洛阳才是对的——但是后悔无济于事。
以南平王世子对羽林卫的经营,他不出面、不出手也就罢了,他既出手,自然是雷霆一击,内外隔绝,他们站不住的。元明炬当时不可能回师来救,他们手里的人又时时有反噬之忧。
当时是只能走。
一路西奔到黄河,黄河水滔滔,君臣相顾,凄然湿襟。那时候他与他说:“有一天我们会回来,对不对?”
他说:“是,陛下。”
他后来呼他“陛下”。早年有时也叫他“十九郎”。那时候他们身无官职,有很多的时间读书,饮酒,游猎,访客,无忧无虑的日子。他是他最信任的人,这种信任,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他的父兄。
那时候他以为他们还能回来,他也以此为志,到终于回来的时候,就只剩了他一个人。
街道与屋宇都还是旧时模样,就连擦肩而过的人,都仿佛似曾相识——当然那不是真的,洛阳城里权贵换了一轮。
他与贺兰氏说:“我是绝路之人。”
他与她同是绝路之人:陆扬死了,他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