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京察、现(1 / 8)
元宵节逛了灯市看过花灯, 转眼就到开衙的时间。
除非是坚持日日早起的, 上衙第一天基本都痛苦万分, 要从热乎乎的被窝里爬出来,要顶风冒寒地去上衙点卯, 而第一天基本也没什么事, 聊聊天扯扯淡,打打酱油适应环境。这叫节后综合症, 起码得五六天以后才能适应过来, 甚至毫不客气地说, 很多部门刚开始的几天都是这个状态。
不过今年大家一改疲软态度, 一个个精神抖擞起来,就好像放假在家打鸡血一样, 连翰林院的几个老人家都紧张兮兮的。
林重阳自然知道为什么, 因为今年年初是京察时间。
京察是本朝考核京官的一种考察制度,原本是九年一察的,到绍庆八年时候, 正式规定为六年举行一次,一般逢巳亥年春节后二月到三月举行。堂审之前半年吏部和都察院就着手准备,等新年一过,正月二十一上衙之后, 吏部堂官就开始上书请旨请皇帝确定京察确切日期。
为了稳定人心,维持政府正常运作,一般来说内阁和吏部堂官们都会督促皇帝尽快定下京察日期。
皇帝一般都会定在二月底或者三月初。
今年三月十六,是皇太子大婚之日, 京察之日必不会拖延,果然杨琦等上书之后,皇帝批复京察堂审之日定于二月二十三日。
京察分为堂审和自陈,堂审主要是五品及以下官员的审核,四品及以上官员则是自陈。
堂审日定于二月二十三,所以正月二十二日吏部尚书、都察院都御史等主察官员便开始自陈乞休,即请求致仕告老还乡。
尤其是杨琦,少保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衔、文渊阁大学士,位高权重,年前十一月开始就有很多言官弹劾吏部尚书入内阁的杨琦不适合主持京察大计,容易徇私舞弊等等,所以杨琦在主持了准备工作以后,就主动自陈乞休。
“臣识鉴闇劣,性行疏陋,既不能明察乎庶物,安足以驳平乎人伦……伏望皇上重兹大政,察臣不职,将臣先行罢黜,别选名贤以司其事。庶考察得人,而群工去留亦各得其当矣。”
当然乞休只是一种形式,没人会真心想要致仕,皇帝也不会因此批准,只是官场上的一种形式游戏,看似无用功,不做却不行。
因为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不称职的官员妄想用弹劾掌察官员而逃避自己被察。
不过这一次杨琦却似乎铁了心一样非要辞去吏部尚书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