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宁远,决战(1)(5 / 7)
修了几条壕沟,以保证后金军在进攻时,能在这里停上一会儿,为大炮提供固定的打击地点。
战斗继续着,确切地说,不是战斗,而是屠杀。
后金军根本没法靠近城墙,每到沟边,就有定点爆破,不是被轰上天,就是被打下沟,尸横遍野。不过客观地讲,赵率教挖这几条沟也方便了后金军,人打死就直接进了沟,管杀,也管埋。
就这样,高效率的定点爆破进行了半日,后金军伤亡极大,按赵率教的报告,打死不下三千,打伤不计其数。
明军的伤亡人数不明,但很有可能是零,因为在整个战斗中,后金军最远才到壕沟(包括沟里),以弓箭的射程,要打死城头明军,似乎可能性不大。
打仗也是要计算成本的,这次战役,皇太极带上了全部家当,而他的全部家当,也就七万多人,按一天损失三千人的打法,他还能打二十多天。
这生意不能再做了。
六月五日,皇太极撤军,算是彻底撤了。
第二天,他率军路过大凌河城,此处空无一人,于是皇太极下令——拆了。
泄愤需要,可以理解。
战役至此结束,五月十一日至六月五日,在长达二十余天的时间中,后金与大明在锦州、宁远一线展开大战,最终以后金惨败告终,史称“宁锦大捷”。
在这场战役中,后金军伤亡极大,据保守估计,应该在一万人左右,多名牛录战死,退回沈阳。
该结果充分说明,明朝只要自己不折腾自己,后金是没戏的。
六月六日,就在皇太极撤退的第二天,袁崇焕向朝廷报捷:
“十年来尽天下之兵,未尝敢与奴战,合马交锋,今始一刀一枪拼命,不知有夷之凶狠剽悍……诸军愤恨此贼,一战挫之。”
天启皇帝回应:
“十年之积弱,今日一旦挫其狂锋!”
皇帝很高兴,大臣很高兴,整个朝廷,包括魏忠贤在内,都很高兴。
现在是天启七年(1627)六月,很明显,形势还是一片大好。
天启七年(1627)七月初一,兵部侍郎、辽东巡抚袁崇焕提出,身体有病,辞职。
一般说来,辞职的原因只有一个:如果不辞职,会遇到比辞职更倒霉的事。
袁崇焕的情况更复杂一点儿,首先是有人告他,且告得比较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