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复仇(2)(2 / 6)
正式开始,主将是堪称明帝国双璧的徐达和常遇春。他们没有让朱元璋失望,经过残酷战争考验的吴军连续攻破元的防线,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占领了山东。
这一过程实在是无甚可写,因为元军实在是不堪一击。
在王保保的心中,并没有把朱元璋和徐达当回事,在他看来,徐达军和被他打垮的那些纪律松散、战斗力差的农民起义军没有什么区别。他把自己的主力拿去对付与他争权的李思齐,而只是将防守的任务交给了他的弟弟脱因帖木儿。这位脱因帖木儿倒也是一位不错的将领,但和超一流的徐达、常遇春相比,他还差得很远。
徐达和常遇春用自己的军事行动给他上了一堂军事理论课,他在济南还没回过味来,就发现自己驻守的山东已经遍插吴军的旗帜。
徐达、常遇春一刻不停,从山东出发,分兵两路,进攻河南,在这里,他们遇到了北伐途中最顽强的抵抗。
驻守在这里的是元梁王阿鲁温。他是一个比较有能力的将领,危急时刻,他正确认识了形势,集中了五万军队,在洛水北岸布阵,等待敌军到来。
应该说,他占据了一个很好的位置,这个有利地形带给他两个优势,如果敌军敢于强攻,他就会召集军队击其半渡,打一个措手不及,而且即使作战不利,也方便撤退逃跑。
事实证明,他还是充分利用了地形的其中一个优势,当然,不是前者。
当徐达军到达洛水时,他们并没有蒙古军队想象中的踌躇,而是在第一时间就发动了进攻,而组织进攻者正是永远当先锋的常遇春。
他带领军队像飞一样地渡过了洛水,目瞪口呆的元军连部队都还没来得及组织起来,常遇春的钢刀已经架在了他们的脖子上。于是,“敌大溃,追奔五十余里”。梁王阿鲁温做了俘虏。
此时王保保才意识到自己面前对手的可怕。
但已经太晚了。
明朝建立
就在徐达与常遇春出征山东、大破元军时,一个新的王朝在应天宣布了它的诞生。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宣布即皇帝位,定年号为洪武,国号为明。
当然,在此之前,必然有一大批大臣劝朱元璋登基,而朱元璋的反应自然也是十分惊讶,然后连连推辞。
大臣们肯定不会甘休,于是磕头的磕头,寻死的寻死(当然只是说说),好像朱元璋不当皇帝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