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储蓄资本(2 / 4)
朱元璋很聪明地避开了白天,而选在晚上对这支武装发动了夜袭。像缪大亨这种土包子当然不是对手,他没有怎么抵抗就投降了,于是朱元璋的部队变成了两万人。
朱元璋对部队进行了改编,出人意料的是,他并没有说一些类似同生共死、有福共享之类的话,而是对这些投降的士兵进行了谴责,让他们反思为什么这么大的一支部队,如此没有战斗力,轻易地投降了,然后他说出了结论,这是因为没有纪律和训练,要想成就事业,只有加强训练,建立严格纪律。
这一番话,有理有节,大家听了都很服气。
也就是在这次之后,朱元璋的部队与那些乌合之众的农民暴动军有了本质的区别,在他的手中,有了一支精兵。
此时,两兄弟从定远来投奔了朱元璋,一个叫冯国用,另一个叫冯国胜,朱元璋觉得这两个人都是人才,就留下了他们。这个冯国胜就是后来威震天下、横扫蒙古的冯胜。
至正十三年(1353),朱元璋决定攻击滁州,也就在此时,一个人走进了他的军营。
这是一个穿着书生装的中年人,相貌温文尔雅,朱元璋开始时并未在意此人,只是看他字写得好,便让他当了文书。此人倒也不在意,依然干好自己的工作。
有一天,朱元璋在营房里烤火,似乎是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
“天天处处打仗,何时是个头啊?”(四方战斗,何时定乎?)
此人从容答道:
“秦朝乱时,汉高祖刘邦也是百姓出身,他豁达大度,知人善任,只用了五年就成就了帝王之业。现在天下已不是元的了,元帅你的户口在濠州(公濠产),离刘邦老家不远,就算没有王气所在,也多少能沾点边。”说到这里,他停了下来,然后说出了最关键的两句话:
“只要元帅能向刘邦学习,按照他的行为去做,天下就一定是你的!”
朱元璋诧异地看着眼前的这个读书人。是的,这正是自己的方向,刘邦做得到的,我为什么做不到?
于是,他摆正了自己的坐姿,向眼前的这个人行礼。
此人名叫李善长,明朝开国第一功臣。
滁州,地势险要,宋欧阳修曾有过“环滁皆山也”的议论,可见这确实是一块易守难攻的要害之地。
但滁州的守军却远不像地形那么难以对付,开战之初,朱元璋手下勇将花云即率领上千骑兵以中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