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章 神庙(2 / 4)
大片神庙的外面。
的确是一大片神庙,因为这里的神庙一座挨一座,在山脚下一直绵延的大约两公里长,最宽的地方大约有一公里,西侧就是恒河水。对岸在一条不知名的河流和恒河的三岔口之间,仍然还有一大片的神庙。
周游不是第一次来这里,但是他仍然装作哪里都不知道,跟着导游来到了一座金碧辉煌的神庙门口,在短暂的交涉之后,他们被领了进去。
苦行僧也叫禁欲者或苦行修道者,在印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印度教把人的一生分成净行期、居家期、修行期和苦行期四大阶段。他们一般经历了学业、工作以及成家立业等人生的几个重要阶段,并在子女长大成人后,就离家出走,去当神的使者或仆从。
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冥想修行,通过把物质生活降到最为简单的程度来追求心灵的解脱,摆脱无尽的轮回之苦。正因如此,苦行僧经千年而不衰。他们被许多人看成是来凡尘普渡众生的神的使者。
同时,印度教认为,人需要经过多次轮回才能进入天堂,得到神的关照。而有些人希望能走捷径,在此生受苦,下辈子就可以得到神谕和真经,苦行僧就被认为是这样一条捷径。
从派别上来区分,苦行僧分为天衣派和青衣派,天衣派不穿衣服,青衣派一般穿黄色外袍。佛教在原来就是印度教的一个分支而已,所以在印度备受打压,最后只能传到了内地和缅甸,泰国等国,反而在源地已经式微。
但是从种,姓上来区分,在外修行的一般都是低种姓的裔民,第一种姓的根本不需要受苦,他们可以在神庙享受其他人的供奉。
第二种姓如果有贡献,或者奉上了家产,一般也可以享受在神庙里修行的待遇,第三种性如果有很大的贡献,也有机会到神庙修行,但是大多数跟第四种姓的人只能在外苦修。
几千年来,还从来没有第四种性的裔民能进入神庙修行的,所以在印度也有一种说法,说苦行僧是对种姓制度的无声抗议。
纳亚的家族属于第二种姓刹帝利,这可是相当于印度的贵族阶层。他们家族也一直是圣地的几支强大武装家族之一,有着护卫圣地的职责。
不过进入现代以来,家族力量虽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经济大权旁落,加上他们不允许被经商,所以日子过的不算宽裕,只能算得上是印度国内的富裕阶层。
他的父亲现在就在这座神庙里面修行,纳亚也是为了帮自己的父亲修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