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紫衣(1 / 4)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奥斯特洛夫斯基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萧楚女
任紫衣将这两句名言写在她日记本的扉页和尾页上。
任紫衣的家在江西某贫困山区,父亲有先天性心脏病,不能干重活,母亲长年瘫痪在床,没有自理能力。她从5岁时起就照顾母亲起居、拉撒睡,8岁起每天随父亲翻越两座大山,到镇上去做木工活、瓦工活,接各种零工,她打下手。为了不增加父亲的负担,她坚持自己走,并代拿一些工具。稚嫩的小脚掌磨出水泡,她从不曾哭泣,打下手砸坏了手,她也只是哼几声就过去,眼泪在眼眶里转悠就是不掉下来……
现实就是这样的残酷,有些人出生起就锦衣玉食、衣来张手饭来张口,一直到老都是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而对任紫衣来讲,吃一顿饱饭都很奢侈。
慢慢的,她长大了,然而到了她上初中时家里的状况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更加困顿,父亲和母亲的病都有加重的趋势,父亲已没有体力翻越大山,她干脆不再让父亲干活,每天完成功课,就做剪纸手工,然后第二天拿到镇上去卖,就这样凭自己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支撑起整个家庭,几年如一日。
张大勇偶然从一个同学那里知道她的情况,当即决定资助她上学,并且,每次汇款时都有意多给她一些,嘱咐她的班主任亲手掌管多余的部分,为她增加一下营养。
那一年,任紫衣上初中3年级,13岁,张大勇上大学1年级,20岁。
唐小莉静静听完远方那个小女孩的故事,心下只余怜惜,她抬头看看满街的繁华,又低头瞧瞧自己手里的衣袋。
她第一次有了感谢上天的觉悟。
“可怜吗?”张大勇没有看她,望着前方的眼神竟带有一丝笑意,“可她的功课很好哦,不仅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还跳过两次级,所以今年已经是高一学生了。”
天下间可怜人有很多,真正促使他肯用心去帮的人,只有任紫衣一个,类似有着坚强毅力的人从来只在电视上看到,他没有想到生活中会碰到,既然有缘遇到,那就尽自己所能帮一帮吧。
但他绝不求什么回报,更不想让任紫衣知道他住哪里,是干什么的。后者曾无数次追问她的初中及高中班主任,都没能得到结果,因为他怕,他怕一旦对方知道他也不过是一名在校学生,就会拒绝他的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