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五章 寒江雪(5 / 6)
上,记了几行简谱,却没有歌词,也没有曲名,赫然正是今天下午刘宇凡在河边的时候,听到的那首不知名的曲子。
缓缓地踱到钢琴一侧的一排乐器架上,在架子上,横放着许多的吹管乐器。主要是曲笛和箫,也有一些葫芦丝和巴乌。除了练习钢琴,有的时候,刘宇凡也喜欢吹几首古曲,抒抒情怀。
他的脚步。停留在乐器架最左侧,信手从最下面一排中,取出一根长约一米有余,通体黑灰色的洞箫。
这是一只A调的低音箫,用的是上好的紫竹,是最顶级的九节箫。整支箫通体质料密实。做工精致,是一支难得的精品。在箫底部的出音孔处,刻着制作人的签名,赫然正是“马迪”二字。
刘宇凡是马怀远的得意门生,又和北派笛子大师马迪有过数面之缘。马迪对于刘宇凡演奏笛子的技艺也极是推崇欣赏,两个人虽然平日里甚少见面,但从来也没有断了联络。而刘宇凡这里所用的大部分笛箫,也都是马迪亲手鉴定过的精品。像此刻刘宇凡手里拿的这一支大A的紫竹箫,放在市场上,一支的售价至少要在两千元以上,这还是通常意义上的鉴定。而像是刘宇凡收藏的这些笛箫,每只的市场价至少要在这个标准上再翻个翻,也不一定能够买得到。
双手持箫,六根手指轻覆音孔,双脚自然开立与肩同宽,手臂微张,箫身与身体构筑成了一个最为舒适的45度斜角。下唇轻压吹孔之上,似离实粘,正应了笛箫演奏中“内紧外松”的要义。刘宇凡在吹管乐器一道上,也浸淫了不下数年苦功了,且得的都是名师的指点,此刻的水平,虽说比不得国内民乐的那些大家们,但实际也相差不多了。如果他愿意的话,恐怕经过几场演出,就能在民乐这一块儿闯出个名堂来。
深吸了一口气,待到七、八分满的时候,隔肌微微下沉,一阵平缓厚实的气流从双唇形成的气口中徐徐吐出,灌入了洞箫之中。
一声浑厚、悠长的箫声,顿时充盈在这二百多平方的琴室之内。虽然没有加上任何的混响,但箫声本身的厚实,就足以形成最为自然的和声,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一条旋律,却将洞箫的音质诠释得淋漓尽致!
旋律低沉、苍凉、古朴,随着这箫声的节奏,刘宇凡的身体跟着自如的摆动着,似乎是完全沉浸在了这古老苍劲的曲调里。
一曲吹罢,他伫立在原地良久,长时间地沉默着。
“原以为,自己在吹管乐这块,也算得上是半个行家,今天才算明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