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败战将不死(12 / 22)
日傍晚,晚霞绚烂,远处皇城楼阁光芒返照,帝王天威,望之极为刺目。卢云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见远处一人躬身驼背,偊偊独行,正是方才见到的那名园叮
卢云低声道:“杨郎中,你师父究竟怎么死的?你可知道么?”
杨肃观静默半晌,并未回话。过得良久,忽道:“卢兄,你饱读诗书,一向极有见地,你能否告诉我,这世上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
卢云有些愣了,什么好人坏人、是非分际,当属崇卿这年纪的孩童来问,杨肃观堂堂一个大进士,微言大义入目何止万千,竟会问下这道题目。卢云沉吟一会儿,答道:“杨郎中既然问了,我这也答了。儒家言道,求本于仁。能得”仁“者,便是好人。”
杨肃观侧目看了他一眼,道:“仁?那是什么意思?”
卢云含笑道:“夫子有言:”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发乎心,止于行,可以近仁乎。”他见杨肃观不置可否,当即蹲在地下,就着泥土写了个“仁”字。
卢云伸指向地,道:“您瞧这个仁字,左边是个人,右边是个二,仁者,二人也。两人之间的事,便是”仁“了。凡事都替另一人想,那便是发乎心。待得所作所为皆是为旁人好,那便是止于行。两者皆备,也就差相仿佛了。”
杨肃观哈哈一笑,道:“知易行难,恐怕天下没几人做得到。”
卢云伸手自指,又朝杨肃观一指,道:“杨郎中此言大谬。仁无所不在,便仅你我两人在此,也可以有”仁“。”他见杨肃观衣襟上沾着枯草,当下举手起来,伸手替他拍落。道:“仁不见得要抛头颅、洒热血,也不见得要英雄伟业。便是虫蝇小事,也可以近仁。只要心里存着善念,即便施舍一碗饭、送出一杯水,在那舍己为人的一刻,都能让夫子动容。”
杨肃观默默望着他,忽地颔首道:“卢云,您真是个了不起的人。无怪仲海这般敬重你。”
二人相识以来,什么时候这般情真意切地说过话?卢云脸上微红,有些受宠若惊,摇手道:“书呆子一个,有什么了得?杨郎中如此谬赞,可真折煞我了。”
杨肃观微微一笑,霎时低下头去,闭上了双眼。卢云见他似在思索什么,一时不敢打扰,只静静等候说话。
天色渐晚,远处家丁提着灯火过来,秋日凉风徐吹,让人胸怀大畅。卢云一旁守着,只见杨肃观仍是一动不动,只在垂首闭目,好似老僧入定。卢云见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