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4 / 6)
“然而我要说的是,瑞海是一位清官,却不是一位好官。”
黎耀楠此言一出,下面学子立马哗然,有人更是怒目而视,如果瑞海都算不上好官,那么怎样的官员才能算是好官,如果黎大人不是朝廷三品大员,有人当场就想甩袖子离开。
黎耀楠面色一凛,做出一个肃静的手势,让他们安静下来,板着脸道:“我说过,我讲课的时候不许喧哗,有问题可以课后解答,现在都给我坐好。”
课堂瞬间安静下来,黎耀楠清了清嗓子:“你们或许会觉得疑问,瑞海大人一生清明,为官兢兢业业,为民请命不畏强权,为了天下百姓,宁愿和皇上对着干,更有一次抬着自己的棺材御前告状,可笑他告的还是前朝皇上,你们觉得很威风是不是,觉得瑞海无所畏惧,觉得他不负自己高风亮节的名声。”
“可是,他凭什么,他凭什么和皇上打擂台,为了状告汉成帝一事,瑞海成全了他的一世清明,汉成帝迫于形势,确实没有处罚他,瑞海大获全胜,从此在民间的声望更上一层楼,然而你们可知道汉成帝雷霆一怒,事后死了多少人,有多少人被他牵连,尽管死去的人心甘情愿,自以为轰轰烈烈,但我却不以为然。”
“死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如果瑞海此举起了作用,能让汉成帝幡然悔悟,我或许还会说句敬佩,但结果呢,你们说说?”
下面的学子表情艰涩,结果是没有任何结果,汉成帝依旧我行我素宠幸奸相,瑞海大人晚年悲苦,因贫困死与任上。
黎耀楠也不是真要他们回答,转而说道:“这一点我们就先不说了,瑞海大人一生眼睛里容不下沙子,办过不少贪官污吏的案件,现在我们来说说,他办的几件大案。”
“魏涵亮大家都知道,瑞海办过的案子当中他很有名,犹记得史书上记载,这件案子曾经名动一时,魏涵亮乃是前朝户部尚书之子,就任县令一职,说白了就是镀金,他在任上的时候广捞钱财,所判冤案无数,瑞海大人铁面无私,将其判了斩立决,百姓当时拍手称快,你们也认为他没错吧,瑞海此举确实为民除害。”
看见下面的人不服气,黎耀楠微微一笑,安抚住他们的情绪:“我也认为他没错。”紧接着话锋一转:“你们熟读史书,不知有没有看过前朝各地的刑事大案,如果没有看过,那我们就从瑞海扳倒尚书的案子说起。”
“户部尚书当时所犯的事情,扣押赈灾银两百万有余,受灾的地点正是魏涵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