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后记(4 / 5)
宝照法》……感觉越看越入迷是怎么回事,哈哈!其实还挺好玩的,写的都是许多稀奇古怪的配方,还有详细的炼丹手法……当然,感觉实际做出来就是做毒药……
话说我査资料的时候还查到一个有趣的事实。
【《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这里说说“车同轨”。本来我以为所谓的车同轨,也就是修建了驰道,车轮的间距有规定的距离,不能超标而已。
结果,所谓的驰道其实就是轨道,木材铺设的铁路。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都震惊了?铁路哦……而且还发现了遗址。就在河南南阳的山区里,最近几年发现的。
“经碳14测定,这段轨道是2200多年前的秦朝遗留。原理和现代铁路无异,还是复线,不是用蒸汽机车牵引,而是用马力拉动。专家们都惊叹2200年以前我国古代竟然已经有如此先进的交通设施。这将是比兵马俑更惊人的大发现。”
“现在铁路不是铁铸造的,而是轧制的钢轨。秦始皇的‘轨路’当然也不是铁铸造的,而用木材铺设。作轨道的木材质地坚硬,经过防腐处理,至今尚完好。不过枕木已经腐朽不堪,显然没有经过防腐处理,材质也不如轨道坚硬,但还可以看出其大致模样来。”
“由于使用轨道,摩擦力大大减小,所以马也可以一次拉很多货物。专家认为这是种最最节省的使用马力的方法,或者说是一种效率极高的方法。公认的速度至少应该一天一夜六百公里,有的人认为七百公里。这是比八百里加急还高接近一倍的速度。无怪乎秦始皇可以不用分封就有效地管理庞大的帝国,并且经常动辄几十万人的大规模行动,而且还一年年地经常往外面跑。东巡无数次,看史书上记载的时间就能计算出他出巡一个来回的速度相当快了。
上面引用了一些新闻报道,详细的内容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查查,特别令人惊叹。
以此来推断,所谓的“车同轨”,应该就是因为轨道的间距是固定的,所以所有车车轮之间的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才能在驰道上行驶。
怪不得被称为“驰道”,而不是普通的道路。
越了解秦朝的历史,就越觉得秦始皇巨巨是穿越的……好吧,我脑洞又大开了……
类似星相、占卜、服饰、玉石、首饰之类的资料书我看得就更多了,暂且不提。
以后有机会的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