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怕(1 / 5)
“二婶,你能……借给我一点皂角么?”樱娘小心翼翼地问。
金花一脸的雾水,“借啥?”她瞧了瞧樱娘的空篮子和打湿的衣裳,似乎懂了,“你是说皂荚吧?”
“皂……皂荚,是皂荚,我忘带了。”樱娘脸色微红,她这是一张嘴就露了馅啊。
金花借给了她一小把,“我自己还要洗,只能借你这些了。今年的皂荚树还没开始结种子,这些都还是去年留下的,家里已经没有多少了。”
樱娘听出了她的意思,连忙道:“回了家我就还你,一定不会忘记的。”
金花顿觉刚才那些话说得太透了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这倒不急。”
这时,在樱娘另一旁的一位老婆子好奇问道:“咦?你不是林家村的么,虽然林家村离咱们薛家村有十几里地,但是那儿好像也叫皂荚的,我大妹子的儿媳妇娘家就是林家村的。还有,你这口音听上去咋也不太像是林家村的呢?”
这位老婆子一问,樱娘有些紧张了。她自穿越过来那日,一开始一直没敢开口说话,只听着她娘李杏花说了一整日,她才学着那口音说了几句简单的话。
要说这边的方言其实挺好学的,毕竟北方话与普遍话极为接近。再加上她自小就很会学外地人的口音,所以她学着她娘那口音说话,娘家人也没听出什么来,何况她在娘家说的话加起来也没超过十句。
来到婆家,她的口音不自觉地又跟着伯明学了,毕竟没再听娘家人说话,林家村那种口音也记不住了。而伯明一家人根本没太在意这个,毕竟林家村与薛家村的口音只是有那么一点点出入,不认真听是听不出来的。
没想到这位老婆子实在耳尖,竟然听出了端倪。
樱娘脑袋里像一道道电闪一般,迅速搜罗着各种理由,很快她便笑着解释道:“我娘家那边说话也挺杂的,许多媳妇都是外村来的,我经常跟她们在一起唠嗑,以至于自己林家村的口音都变味了。现在到了婆家,我就跟着伯明说薛家村的话,只是才刚学,还说不好。”
她这一解释,大家都点头称是。
老婆子笑道:“看我是老糊涂了,说起来我娘家还是沙口县的,当年嫁过来时,一开始还是按娘家那口音说,如今早就是地地道道的薛家村话了,偶尔回趟娘家,说娘家话还觉得拗口,听上去怎么都是变了味的。”
金花接话道:“可不是么,都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来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