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山中岁月长(上)(2 / 4)
括石中玉的三大护卫等人却是明白的,立即找出一本西山堂出的诗集来,对着鼓点的数字找出对应该的文字,很快就了解了山里的情况。
再随后,明镜城中有人放风筝,放得又高又远,风筝的模样和花纹也不相同,而且一飘出城就会断线。这样,明镜城外的暗哨们捡到风筝,立即翻译出意思,报与驻扎在几百里外的朝廷大军知道。
朝廷大军的领兵人并不是陵王慕容楚,因为陵王要坐阵京中,与皇上稳定朝局。但那人却是陵王心腹,绝对执行朝廷的命令。接到慕容恪间接传递的消息后,立即行动起来。
这时,赵知信也回过味儿来了,但他即阻止不了慕容恪敲鼓,也抓不到放风筝的人,只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而且正如慕容恪所料,他不能封城太久,毕竟他不像十三蛮那样储存了大量的粮食和兵械。明镜不仅有大军数万,还有无数百姓,就算百姓可以挨饿,却不能饿死,不然生了民变,明镜也保不住。
正如某电视剧中的千古名君所说:打仗,打的就是钱粮。
石中玉又给补一句:打仗,打的也是信息和情报。
而明镜城一旦开了城门禁,不断做战争储备,哪怕还盘查得变态般严密,慕容恪和朝廷大军还是联络上了。毕竟,潜伏在明镜多年的朝廷情报网络不是菜鸟,自有一套手段。
战争的事,石中玉搞不懂,虽然天天旁听,却不曾参与,只全心信任慕容恪。当所有人都认为以慕容恪的脾气来说,与朝廷大军联络上,就会进攻赵知信时,他却没有,而是借助宁山王的力量,和朝廷大军里应外合,把明镜外围的战略重地全部拿下。当年赵知信为了排挤宁山王,把他老人家的亲信全派到了外面,这下也算是自食苦果。
大军不断蚕食外围 ,不久就兵临城下,赵氏兵马则龟缩城内不出,攻守之势已成。
赵知信惶恐不安,天天在城墙和内城来回巡视,准备了很多防攻城的武器和手段,但大燕军却只围不攻。而明镜的冬天虽然湿冷,却没有酷寒,几十万大燕军在野外安营扎寨,布局整齐,从容不迫。
于是赵知信想向后撤退,结果发现也没有机会了。经过多日训练的山民和少量甘氏军马组合起来,已经巧妙的依靠地形和天堑守住出口,以一当百,别说大活人了,就连一只耗子都不能离开。
这时赵知信才明白,他已经陷入了绝境。他想封城,到头来被封的却是自己。现在外,敌人环伺,内,军心民心不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