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半年掠影 中(2 / 6)
少可惜遗憾的感觉,反而觉得苏夏孺子可教志向远大,反正苏夏已经算是海顿中学的学生了,以后她走的越远名气越大,对海顿中学也就越有利,她留不留在国内上大学,对海顿中学是没任何的影响的。校长之前之所以会提议保送苏夏,也只是担心苏夏万一高考失利,被关注的报纸媒体曝光出去,会影响到海顿中学的名气罢了,而现在知道她本人有着更高远的志向,可能会在明年就应届考上海外的名校,校长心里是只有高兴没有遗憾的——比起著名小作者在本校被保送上国内名校,海顿中学能出一个不仅可以写出好书,更是才智兼备,还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考上国外名校的学生不是更好么?这样更能凸显出学校教训能力的优越了,然后就可以大跨步向前一次,把市里的其他中学都狠狠的甩在身后!
两千年底的时候,苏夏接到了两封邀请函,分别是北京市作协以及Z省作协发来的,希望苏夏能够加入当地作家协会的邀请。北京市作协会给苏夏发,是因为她现在的户籍所在地就是北京,算是北京人了。而Z省作协,则是觉得苏夏生在Z省长在Z省,自然也要算作是Z省的作家。
中国的作家协会,普遍的活动不多,名气不小,作为不多,架子不小,成就不多,挑人的本事不小。能够进入作协,其实并不会获得多少实质上的利益好好处。自古文人相轻,作协里面勾心斗角互相倾轧的事情也不少,而且一个月也只是能领千把块钱工资而已。但是国内的作者们却几乎都以进入作协为荣,正是因为你要在中国写小说当作者,只有进入作协了,才算是真正的被主流文学圈子所肯定,你才能够被称为真正的作家或者是作者。而那些随随便便在媒体杂志上发表几篇作品,出过一两本小说的人,在私下的圈子里还可以叫叫自己某某作者,给自己封个位置,但是到了主流文学,大众媒体眼里,那就什么都不是。进不进作协,才是你正不正规,在文学圈里站不站得住的标志。
能够被作协肯定,苏夏当然很高兴,但是她苦恼的是,如果只有一家作协发来邀请的话还好说,同意了就是,但是一下子却有两家作协发来邀请,拒绝了任何一家,就是抹了人面子。文学的圈子向来小,文人们的肚量也向来轻,你今日得罪了他,谁知道日后他会不会给你使绊子?
纠结了这件事两天,周末时候苏夏去王家的时候,摆着一张苦瓜脸将这件事给王文起说了,王文起却哈哈大笑道:“不想入哪个你推了就是了,这么小心翼翼的做什么!”
苏夏苦着脸说:“还不是不想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