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首映仪式(1 / 7)
不得不说张本华能够成为国内导演中,为数不多可以站在国际舞台上的人,自有他的本事。
就比如说他翻拍电影,对原著的解读和再造,就是其他任何导演所比不上的。特别对是关于乡土文化,爱国情结,或者是社会现象等因素的刻画,特别的逼真细腻,可以直触到人心底最软的地方,引发大部分观影人的共鸣。
就如同他习惯的一样,《初恋这件小事》,张本华导演仍然赋予了电影一些与原著共生,而又不尽然全部相同的东西。苏夏写这本书的时候,主题是青春,社会是笼罩着青春,被苏夏赋予众多含义众多戏份,却从未在台前出现的客观存在。
比如说女主角父母下岗后家庭内困窘的生活,女主角在学校面临的几乎让人窒息的压力,北漂的艺术家,艺术家看似不羁逍遥实则也饱含苦楚的生活环境……如此等等,苏夏都没有用直接的笔触去抨击社会环境,她只是委婉的,写实的,将生活在这块幕布下的小人物的生活刻画的细致入微,用表层的生活来看内里的社会。
张本华导演的镜头就显得残酷多了,他直接将每一个可供挖掘的角落,都用特写的镜头放大,风干在观众面前。如果说苏夏写的还算是青春,还有那么一丝爱情存在的话,电影就完全不是一部青春爱情电影了,它属于写实派的。它甚至连女主角对男主角产生的爱情都要怀疑,借由电影最后女主角班主任的口说出:你现在感激他,怀念他,忘不掉他……你真的觉得这就是爱他么?人在走投无路的时候被施舍一碗水,一块馒头,就很容易对那位施舍者产生雏鸟情节。再加上那位施舍者是带着善意来的,你简直就要认为他比你之前认识的所有男人总和还要出彩了!你的感情来的太片面,太主观,那是环境逼出来的,不是你心底真正滋生出来的……这样的论点,其实就已经推翻了“初恋”这个重题,而把它推到了“确实是件小事”这个层面上。
苏夏苦笑,没想到这个名字,还可以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理解。
除此之外,电影还刻画了一些苏夏所没有写到的东西,比如说男主角的某些不可言说过往,糜烂的私生活影射现代人越发肆无忌惮的肉欲关系。而苏夏原本就暗示的那些,教育制度,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子女教养问题,社会失业率,下岗再就业,北漂的艺术家,拐卖妇女,高考地域歧视,早恋……等等,电影中也均有涉及。
总的来说,虽然电影对原著修改甚多,但是实话讲,是电影升华了原著。
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