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明心惕己(2 / 4)
,而即便是销毁的那一批,根据道观的史料记载,也是清代制作的一批。
这就让我们的调查陷入了僵局,如果说这六十甲子神是我们认为此地就是“魍”之所在地的一个主要原因的话。现在看来似乎这条路已经没有了调查的价值。于是我和松子毫无意义地奉上一炷香之后,就走出了殿外,而道人也在我们俩走出来之后,立刻就关上了大殿那扇本来已经破损的门。
松子开口问道,这位大师,我们二人都对道门的历史文化甚有兴趣,在来此地之前曾经听说过这里有一口古水井,相传是老君亲手凿出,不知此井如今是否还存于观中?道人一听松子这么说,立刻就意识到我们俩绝非寻常香客。起码对于有些历史的东西是有了解的。于是他很是骄傲地笑着说,这位慈悲说得没错,小观内的确有这么一口水井,但早已封死,封井的时候。都还没咱们呢。说完他朝着主殿的方向一指说,那口井的位置就在你们进门不远的地方,现在井已不复存在,二位如果要看的话,小道也可以带你们去。
于是我抢着说当然要去,既然来了自然是要去看看的。因为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是松子的推论,我除了听他说之外,对此没有任何贡献。眼见斗姆殿这条路已经走不通,那么倘若能够找到那口水井的位置,既然知道千年之前的那位前辈藏物于此,那起码位置我还是需要掌握的,以便他日寻找的时候,不至于到处乱找。
道人带着我和松子朝着主殿的方向走了过去,此刻长春观的大门已经紧紧关上了,就跟我们来的时候一样。也许是因为看到有外人进了道观里头,其余那些原本在扫地或者擦门的道人,也都在我们进入斗姆殿参拜的时候,纷纷各自躲了起来,以至于这一路走向大殿,我竟然一个道人也没能够看见。
在我们面朝着大殿的左侧,是一个看上去像是诵经殿的小偏殿,而它和主殿之间,大约有一条不足两米宽的小巷子。但由于偏殿的占地面积不如主殿这么大,于是走了几步地势就开阔了起来。只见开阔处和周围环境非常不搭调地竖立着一堵黄土泥巴墙。已经非常老旧,似乎是稍微一用力就足以徒手推倒的一般。墙边的地面上,比周围的地面看上去更加光滑和结实,就好像那个地方常常有人在走动或者站立一样。而在这个地方的边上,有一个八边形的围栏。
八个桩子用铁链围了起来。看上去就是一个八卦的形状。而地面上有一个看上去像井的口子,但井口已经被封死了,不仅如此,封死的井盖上,还立着一块齐人高的石碑,上边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