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3 / 4)
几匹马,谁知那属下要卷走这些马匹投奔刘备去,他亲自领人追回,事成后心里高兴,就当场要大宴一通以示庆祝,倒是不忘专程分了一半战利品给吕布以示尊敬。
结果吕布半点不领情,还劈头盖脸地把他骂了一通,大意是自己身为主帅,正严令军中禁酒,侯成却带人酿酒不说,还邀请别的将领一同吃喝,难道有反他之意?侯成深感颜面大伤,自此就与吕布离心了。
然而在燕清看来,吕布坚持严明军纪的做法是没有半点不妥当的,只是他完全不懂说话的技巧,才将‘瑜’生生浪费了,还给糟蹋成了‘瑕’。
一开始便是侯成监下不言,所托非人才有了部下偷马叛逃一事,他后知后觉去镇压,本就是职责之内,当做将功折罪已是开恩了,怎厚颜无耻地居起了功?
纵使要大肆宴请,以做庆祝,也该先请示主帅吕布的同意,而非先斩后奏,越俎代庖;再有,明知军中禁酒,身为将领非但不做表率,还主动酿酒,于军中邀朋唤友,其中是否有抱着‘法不责众’的刻意,就让人不得而知了。
吕布喝骂连犯大忌的侯成,实乃维护军中纪律,又以身作则不受贿赂,不贪享乐,本是一则佳话。只是一来那句“可有谋反之意”的喝问着实多余,叫旁的将领难免起兔死狐悲之心;二来不知及时论功赏罚,三来……还是太过耿直,完全不知把话说得漂亮一些。
换作燕清开口,他保管能既把侯成罚得半个月走不了路,还叫对方心服口服,感激涕零。
无论如何,对吕布此刻的质问,燕清已猜得透透的了。
稍微转译一下,大约就成了——“何事寻布竟不得解决,非得舍近求远,去找什么高顺?”
既意识到这个严重的问题,燕清就没有放任不管的道理。只是这些根深蒂固的坏毛病,即便好声好气地劝太多句,也没以毒攻毒几回、叫他意识到不好好说话的弊处来的有效的。
燕清一拿定主意,立即就愤怒地一瞪吕布,轻而易举地就把备受羞辱、怒气冲冲的感觉给演了出来:“从何时起,清竟连与登门拜访友人,与之叙话也得经主公允许了?还是主公疑清不忠,欲与伏义密谋害您性命不成?”
他上一刻还笑如春风,下一刻就敛容大怒,变脸何止飞快,吕布登时目瞪口呆。
好一会儿才想起怒道:“布绝无此意!不过是,不过是……”
见他急怒得快成结巴了,却半天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