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草原集市(上)(2 / 3)
孩儿平时特异的表现,而且李萍在雪地产子的时候,当时还在腹中的孩儿还救了她一命。想来孩儿是不怕冷的了,李萍这才大松了一口气,只是她还不时要探一探孩儿的额头,看孩儿有没有受冷。
经过了这一段小插曲后,周围的牧民对于这一对母慈子孝的母子两都是赞不绝口,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他们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他们的子女会怎么做。虽然草原上的风俗和中原有些不一样,但人们在碰到能感动他们的情况时,心中多少也会有些触动。
卖完了羊毛衫,郭进和母亲的双手就空了下来,接下来就是买些杂粮、油盐等生活用品回去。在草原上,牧民之间仍大半保留着以物易物的传统。这或许是因为草原上的生活物资太过匮乏的缘故,牧民们最需要的是粮食物资,而不是什么金银货币。只有粮食才能在最困难的时候救他们的命,至于金银货币,它们能在关键的时候当充饥物吃么?
可那些贩卖粮盐的行商却是要真金白银交易,对他们来说,越少累赘越好。所以一般牧民要买粮盐,先得将牲畜卖给收购牛羊马匹的商人,得了真金白银,再向行脚商购买粮盐。却不想那些收购商们将牲畜的价钱压低了不少,交易中牧民难免就要吃些亏了。虽然牧民们质朴,也没多少心机,但是他们却也不是傻子,只是牧民们一向只能以放养牲畜为生,根本就不会其它谋生的手段,就算心知吃了亏也不得不认了。
当然,那些行脚商们也只能在草原地区四分五裂的时候,欺负一下没有交易榘道的牧民。一但草原地区统一后,牧民们就可以自由的选择交易的对象,商人们也就不敢随意的调整货物的价格,不然生意都没得做,没有牧民和他交易,还做个*的生意啊。如此说来的话,草原地区的一统那也是民心所向了。从历朝历代草原地区的分分合合来看的话,还真有那么点意思在里面。不管怎么说,统一后的草原牧民们的生活条件确实好多了,当然那都是建立在其它民族的痛苦之上才得来的。
草原牧民向来以奶、肉制品为主食,那杂粮也是吃腻了油腥时,偶尔换换口味的,牧民需求的并不多,所以粮商倒也不敢将价钱抬得过高。不过怎么说价钱也比中原地区的粮价贵了近两倍有余,一斤就要五厘银子。(真的很肉痛)李萍身上还剩有几两金银,杂粮一下子就买了一百斤,打算撑到秋高马肥的时候再来交易,想必那时家里的情况要好得多吧。至少到了那时候,应该也能多织几件羊绒衫才对,
盐商的食盐一般都是从青海那边走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