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去镇上(2 / 4)
上的八仙桌,用桌布铺好,放上精致的瓷盘,瓷盘里摆放着几块切开的枣糕。
这些都是江逸事先交待好的,瓷盘也是他特意从大厨房挑出来的,无一不精致美观。
起初家里几个还怕带这么一堆琐碎物件会增加负担,但江逸坚信,要想把东西卖上档次,包装是必要的。
一系列动作下来老汉简直看直了眼,就连过路人都纷纷驻足围观。
“小哥,你这卖得啥?”有路人耐不住好奇,凑到近旁询问。
“枣糕,枣泥和着蜂蜜做的,您来两块?”
“不便宜吧?”有人试探性地问道。
江逸笑而不语。人家也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并不是江逸故意不说价,而是料定了这人不会买,如果把价钱一说,让他在别处一宣传,平白吓跑不少客源。
江逸从箩筐里拿了块枣糕递给老汉,“您老尝尝。”
老汉连忙摆手,“使不得使不得,拿来卖的东西……”
江逸坚持塞到他手里,老汉伸出干枯的手掌小心托着,一个劲儿说:“唉哟,活这么大岁数还没吃过这么精致的点心,真好!真好!”
老汉说着,掰下一块放进嘴里咀嚼,脸立刻笑成了一朵花,连连称赞:“嗯……香!甜!好吃,真好吃!怪不得叫‘枣糕’,满口的枣香味儿……这时候枣子不便宜吧?”
江逸答:“自家存放的东西。”
这时,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挎着竹篮经过,被老汉的称赞声吸引,“小哥这是卖的啥?”
姑娘说话带着股傲气,江逸会心一笑——就怕你不傲!
“红枣糕,加了足量的枣泥和蜂蜜,香甜可口。”江逸笑着解释。
或许是他英俊的脸庞,也或许是他迷人的微笑,让姑娘悄悄红了脸。
“怎么卖的?”语气温和多了。
“二十文。”
“一斤?”
“一块。”
姑娘瞬间瞪大眼,老汉一口枣糕没咽下去,险些噎个半死;就连大山也在一旁焦急地扯江逸的衣服。
江逸之所以定这个价钱也是经过了一番考量。
虽然明朝的物价他不了解,但他记得有一次上选修课时教授提到明朝皇帝鼓励种枣,一斤品质好的红枣甚至抵得过三五斤猪肉的价钱。况且他也问过云舒,在京城的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