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4 / 8)
冯玉堂当初在西北所做的安排,为的就是引出这件事情来,好为后来的事情进行铺垫。
所以虽然偷偷贩货的行径违了法,但是因为并没有什么违禁的物资,所以这件事最后也只是轻轻放过。只不过朝廷又再三重申,不允许商人进入草原行商,否则下次再抓住,就要没收全部家资。
这个命令看上去非常严厉,但实际上只不过是个幌子罢了。
因为赵璨紧接着就在早朝的时候提起了这件事,认为西戎和北狄能够想到购买粮食而不是直接过来抢夺,倒是个可喜的变化。
这种说法,朝臣之中有些人十分赞成,觉得大楚天朝上国之威震慑住了那些蛮夷,让他们不敢轻易来犯,而是想要花钱购买,这是一种十分巨大的进步。
但是也有人认为,蛮夷就应该都饿死,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对方的损失越大,自然就越是没有能力对大楚发动战争,长此以往,大楚势必会比他们强盛许多,等他们明白拗不过的时候,自然会来归顺。
这种想法当然不是没有道理。
只不过人都是有自尊的,如果西戎和北狄人到了那个地步,不得不对大楚臣服,他们心中恐怕并不会福气,从而时时刻刻都记着,等到自己强盛之后,再次反叛。
——实际上,在今日之前的历史上,这种归降又反叛,反叛又归降的戏码,已经不知道上演了多少年了。不独是大楚朝,往前数几个朝代,均是如此。
是因为中原王朝的天威不够吗?显然不是。否则也不能令他们主动归降了。但实际上,不能收拢人心,这些异族人自然也就一直怀着异心,不能融入大楚。
所以赵璨认为,那只不过是过去的方法用错了。
平安这一次提出来的怀柔政策,让赵璨觉得十分可行,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到时候,就连被影响的那一方也不会感觉到,还有比这更好、更不费力气的办法吗?
所以虽然朝臣中有人反对,但赵璨仍旧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既然戎人和狄人愿意花费财物,换取粮食,朕以为换给他们也未尝不可。对于他们来说,若是能够吃饱肚子,想来也不会有人再想来我大楚劫掠。如此和平可期。”
“陛下不可!”有朝臣坚决反对,“西戎与北狄与我朝有不共戴天之仇,将粮食售与他们,这与资敌何异?”
这种激进派的想法,甚至不需要赵璨出马,自然有人开口反驳,“林大人此言差矣!又不是白白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