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5 / 7)
要知道,许悠的家乡就在江南,他将来归老之后,也还是要回到家乡去养老的!要是这会儿就将他在江南的名声弄坏了,可想而知将来他会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境况。
许悠过去不说是权倾朝野,但也屹立朝堂数十年不倒,令人称道。谁能想到竟然也有这么一天?朝臣们提起来这件事,又是幸灾乐祸又是唏嘘感慨,心里都有些不是滋味。
在这种微妙的心态之下,他们自然不会对这件事情表示自己的态度。
其实这个问题,在之前的审问过程中也有发现。不少官员都不断的喊冤,说自己根本没有贪墨过常平仓的粮食,因为常平仓里根本就没有粮食!
之前大家都觉得他们是在狡辩,但现在看来,很有可能真的只是说了实话。
而这件事,谁来负责?
天乾宫,本初殿。赵璨和平安正在看江南那边送上来的奏报。
“你师父煽动人心的本事不小。”赵璨做出评价。
平安道,“这叫什么话?江南也不是人人都是笨蛋,如果不是那些世家早早看清楚了你的心思,予以配合,这件事哪能这样容易?”
是的,所以百姓静坐,的确是徐文美和几个世家的组织出来的结果。
这件事总要有人捅出来,朝廷这边才好应对。所以在顾文珩前往江南之后,平安也给徐文美写了信,让他设法促成这件事。只是他也没有想到,最后徐文美想出来的,居然会是这样一个办法。
这可很是将许悠架在火上烤,不给他留一点儿活路了。
不过,他喜欢。
“看看这个。”赵璨将一份奏折递给平安。他脸上带着一点轻松的笑意,显然,折子里的内容,让他心情很好。
平安接过来打开一看,才发现竟然是许悠的请罪折子。
算起来,许悠应该是赵璨爷爷辈的人,现在的年纪自然不小了。人生到了这把年纪,却出了这种事,不知道他有没有后悔过自己年轻时做了太多缺德事。又或者是后悔没有早两年先帝还在的时候就致仕?
平安将奏折合上,“其实风光的活到这个年纪,他也该够本儿了吧?”只不过许悠爱脸面,恐怕并不会同意平安的这种说法。
赵璨看着平安,问他,“你现在有什么感想?”
说起来,许悠还算是平安的“外公”呢。只是平安不是原身,对这份所谓的亲缘实在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