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7 / 7)
是个很能干的人,可惜后来调走了。他如今是回到京城了?”
“是啊。”平安点头,“离开西北之后又被调去江南,去年才回来。”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先帝打算多磨砺他几年,好留给自己的继承人用。既然如此,就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又要他能得到足够历练,所以才会一直在外面打转。
既然是先帝看重的人才,自然有可取之处,只是赵璨一直没有拿定主意要将他放在什么地方用,所以目前他身上只有一个翰林院的闲职。
不过这个人很有意思,不管是先帝在的时候也好,现在赵璨当政也好,他都表现得十分平淡,宠辱不惊。而且他身上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让平安知道赵璨最后一定会用他——他似乎总是一个人,跟同僚们的往来很少,拉帮结派更是没有。这是一个十分纯粹的直臣。
这时两人已经走到了远处,平安转头看了一眼,见顾文珩脊背挺直的站在原地,目不斜视,面容整肃,忍不住微微一笑,“玉堂你跟他是旧识,在京城里认识的人都不多,倒可以多来往。”
“是。”冯玉堂心领神会的道。
之后平安带着冯玉堂认识了天枢和开阳等人,这就是他目前武学所拥有的班底了。或者说,平安能给他的就是这些,其他的就需要他自己去安排了。
不过即便是这样,冯玉堂也很满意了。
要知道当初他去西北的时候,平安可以说是什么都没给,就凭着他自己一己之力,做成了现在这些事。
两位负责人就位之后,很快就拟定了挑选学员的标准。到这个时候,赵璨才正式颁下圣旨,将这个消息公之于众。
因为在许多人眼里,这只不过是赵璨收拢人心的一种手段,所以对着所谓的武学并不重视,尤其是听到负责人是两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之后,更是丝毫不放在眼里。
不过,那些勋贵之家对此倒是十分热衷。他们祖上都是跟随太祖打江山的人,所以才能在立国之后得到爵位。但是武爵跟文官的差距就在这里,皇帝对他们十分忌惮,渐渐疏远太祖,最后只剩下个空壳子爵位传承下来。
这样的家庭出身,就算什么都不做将来也可以承袭爵位,坐享富贵,所以好像总容易出纨绔子弟,不求上进。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到现在也差不多了。所以许多人家都不可避免的衰败下去。
现在有个机会对新帝表忠心,怎么可能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