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6 / 8)
部都要入宫哭灵,整个朝廷几乎都陷入瘫痪之中。虽然正月没有多少事务,但累积起来,毕竟也十分可观。
幸而如今的消息传递很慢,朝廷运转的速度和效率也不高,一件事本身就要很久才能办妥,拖延上一两个月是常事,所以倒也不算耽搁。不过,也不能再放下去了。毕竟之后还会有更多的事情。
所以平安要先看一看这些奏折,挑出重要的让赵璨批复。至于不重要的如请安折子,过年时送上来应景的折子,以及先帝驾崩之后的悼文什么的,平安自然都挑出来单独放在一边。
说来古代的选官制度过分重视官员的文采,甚至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诗词歌赋都是科考内容,经义都是后来才加上的。
所以朝臣们也更加乐意于炫耀自己在这方面的才华,于是奏折总是写得天花乱坠。一百个字能说清楚的问题,往往洋洋洒洒引经据典,写上个七八百字,其中大半都是没有意义的内容。
这大大增加了批阅奏折的难度,因为首先你得在这些骈四俪六的句子之中,挑出有内容的那一部分来。而且为了追求文采,遣词用句自然也要讲究,很多时候往往会讲不清楚问题,这就需要来回沟通,更加浪费时间。
平安记得自己看过的那些小说里,主角们往往会设法修改这种制度,让大臣们精简奏折的内容。
不过他当初看文的时候就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公文这种东西,不管在什么时代好像都是差不多的。即便是他生活的那个年代,官样文章难道还少吗?先写上级传达的精神,自己的领会,拉拉杂杂一大篇,最后才是真正的内容。
遣词用句更不必说,官场走一圈下来,会发现“语言的艺术”的确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像这种问题,基本上不可能有完美解决的办法,还是循序渐进吧!
平安揉了揉额头,将一份天花乱坠的奏折扔在一边。不过,毫无意义的请安折子可以停了。皇帝要多自恋才能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看这种对他歌功颂德的东西?
结果想来是因为大家都很累,所以这一下午,竟然没有几个人过来求见。因为不是什么大事,所以平安索性帮忙处理掉了,也就一直没有惊动赵璨,让他直睡到掌灯时分才醒过来。
用过了晚膳之后,平安便拉着赵璨开始批阅奏折。
因为经过筛选,所以效率提高了很多,忙了两个时辰,挑出来的部分就看完了。这样明天典礼结束之后,即可发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