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把路修到京城去(6 / 7)
因为不是跟自己不是一族的,所以就算随便杀死,劫掠,内心也不会有什么波动。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他们发现大楚普通的百姓,跟西戎北狄人也没什么区别,他们没什么战斗力,手无寸铁,但是有热情善良,努力的想要将每一天的日子过好。
大家都是“人”。这种身份上的认同,让俘虏们的观念发生了一点改变。
发现这一点之后,平安正盘算着要出一些更好的福利待遇,让这些西戎人和北狄人能够在大楚内部安顿下来。——总是让人做苦力,看不见能出头的希望,也不是好事。
比如干十年的活儿,就能获得自由,分到田地什么的,不过这件事还要跟西北巡抚那边商量,平安也并不着急。至少在短时间内,这些人还要继续做白工。
之所以弄出竞争机制,是为了避免这些人混日子。之前大家得到的食物都只勉强够吃,人人都一样,干活自然不必那么拼命。但现在有奖有罚,这些人的心又刚刚安定下来,下意识的会想要多为自己积攒一些食物,干活的时候自然会更加卖力。
有了“内部矛盾”之后,他们自然就会将精力都放在这上面,而不会想着反抗军队,或是逃走了。
大概是这种心态的改变,让这些西戎人和北狄人身上的气质也有所改变,跟沿路的大楚百姓们,也开始慢慢的有了接触。平安一路看着这种变化发生,心里忍不住感慨。
他曾经看过一本书,书名叫做《乌合之众》,上面说绝大部分人都是盲目从众,可以被煽动和引导的。事实上也的确差不多,绝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都寻常乏味得令人无趣,而他们所求的更是不多。只要这些需要能够被满足,那么就能够调动这些人了。
哪怕是世代仇恨的异族人,也能够进行这种类似“驯化”的过程。
平安说不清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但是对目前的他来说,应该算是好事,因为从这里可以看出,他想要兵不血刃的达成边境的民族融合,化解掉可能出现的战争,和平的解决西戎问题,是有可能达成的。
不说别的,如果再过几年,恐怕就算平安将这些人放回草原上去,他们也不会习惯那里的生活了。
这又给平安提供了另一个思路。有没有可能自己将这些人都放回草原上去,让他们去分化草原部落呢?就算不能分化,让他们去将自己的家人和亲戚朋友都带回来,也能够大大减少西戎国内的人数。通过这种办法,说不准将来真的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