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2 / 5)
的过程中会冒出呛人浓烟,要是柴烧得太透,那就直接化灰了。
“一年到头能攒那么一大筐子的炭吧,看着是不少了,但到了冬天肯定是不够用的。”祁二娘觉得祁明诚太缺乏生活常识了,就一点一点地给他讲清楚,“所以,咱们家里到时候还要再买些炭。”
附近村子里就有人会烧炭。村民们去买炭时,价格也不贵。因为,村民们可以用木柴来抵钱。
这就和赵家卖豆腐时,买豆腐的人基本上都会用大豆抵钱,一个样。
祁明诚心里一动,问:“咱们自己烧炭不行么?”
“你就是想得太简单了。烧炭用的土窑谁都会挖,可火候太难把握。”祁二娘摇了摇头。虽然在她做饭时,把一两根柴弄成炭,她总是能次次成功。但她这种小打小闹和人家一窑子就烧几十斤、上百斤炭的规模是不一样的。前者每家负责做饭的小媳妇都会,后者就需要有经验老道的老把式盯着。
祁明诚却越想越觉得自己的主意不错,说:“姐,你们就是胆子太小了。谁也不是一开始就能摸着诀窍的,只要我们大致知道了烧炭的方法,哪怕一两次不成功,三五次以后总能把炭烧出来的!”
卖炭是可行的!祁明诚一边思考,一边在原地转着圈,迅速切换成了斗志昂扬模式。
祁二娘看得一愣一愣的,说:“就算我们会烧炭了,也没有地方卖啊!别看咱们梨东镇那么大,其实卖炭的就那么三四家。我们周围这几个村子的想要买炭,都认准瘸老三了。他有个侄子在镇上当捕快哩!一来他家的炭确实不错,二来就冲着他那个能和官家说上话的侄子,也没人敢抢生意啊。”
“咱们不在梨东镇上卖,这里的市场就这么点大,想卖也卖不出什么价来!”祁明诚有些兴奋地说,“我们租一条船,顺着梨东河去外面更大的镇子卖!去城里卖!这事儿得赶紧了,炭这种东西在深秋和初冬时比较好卖,再晚一点,等那些大户把过冬的炭备齐了,咱们手里的就难以卖出去了。”
小地方的市场容易被垄断,大地方的市场则会更自由一点。
唐时白居易写的《卖炭翁》,祁明诚念书时还背诵过。诗中的老翁就是属于那种没什么背景的普通人,因为被宦官低价强购,他的炭最后都贱卖了。不过,由此可知,卖炭确实是条路子,前提是不要受到什么压迫。祁明诚不想像老翁一样拿去城里散卖,他觉得自己若是能做个小型批发商就好了。
祁二娘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