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决胜千里(18 / 26)
任何谈判场合,关键在于先取信于人,再不断施压,当最佳时机到来之时不可给人考虑的时间,那无异于给对方消化不良情绪的机会,一旦对方有时间权衡利弊就会重新设防,再攻破就难了。
暮青看着御林卫将笔墨一一摆在淮州叛臣面前,嘴上却没闲着,继续说道:“知道什么就写什么,只要是与叛逆之事有关的,不知情的可以写不知情,不想招的可以交白卷。”
交白卷?
交白卷即是顽抗,到时不仅自己死时受罪,还会连累家眷受辱,从他们事败被俘的那一刻起,就没有了选择的权利。
“当然,不要以为不想招可以写句不知情,想想本宫办过多少案子,自以为能瞒得住本宫的可以以身试法。”暮青喋喋不休,几乎到了聒噪的地步。
然而,这话却成为了压垮淮州叛臣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
有人哆哆嗦嗦地提起笔来,一人、两人、三人……越来越多的人提笔伏于地上,许仲堂和吴长史如同被人架在火上焚烧。
邱安冷笑道:“看来本大帅的府里的确该添个老奴了,那军妓营里该多添几人好呢?”
这话冷不丁的,惊得吴长史猛地哆嗦了下,慌忙提笔道:“我我我、我写!写就是了……”
许仲堂闭了闭眼,有气无力地道:“末将无力提笔,如何招供?”
邱安道:“简单!你口述,本大帅帮你写!”
暮青却对许仲堂道:“等其余人的供词都写完了,你再口述。”
城中叛党头目的名单,许仲堂自然是知晓的最为详细的人,他若口述,其余人岂不是可以蒙混过关了?把他留在最后,其余人定然会担忧写得少了有顽抗之嫌,于是他们会搜肠刮肚,尽可能地多招。如此和盘托出,兴许会有意外的收获。
果然,一干叛臣伏在地上书写供状,绞尽脑汁,战战兢兢,隆冬时节,地牢幽冷,众人额上竟渐渐见了汗。许多人实在写不出来了,却不敢呈上供状,生怕有所遗漏。
暮青命人点了香来,一炷香的时辰后,见所有人都久未动笔了,这才命人将供状一一收了上来。
而后,许仲堂口述,邱安代笔,一份完整的叛党名单便在暮青眼前列了出来,加上先前的十几份供状,资料之详尽,令邱安暗暗松了口气。这下子,派去摸查叛党头目的人可以只需按名单找人,严密盯梢即可。
暮青翻看着名单之时,叛臣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