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方舟(1 / 5)
公元2050年,如果你站在月球轨道电梯的尽头观赏地球,将会看到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壮观景象:近地轨道太空港的外壳不断开合,两千艘殖民星舰陆续起飞。它们承载着延续人类种族与文明的重大责任,如同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散,将把人类的火种带到茫茫宇宙的每个角落。
“方舟计划”,时人是如此称呼这个伟大之举的。这个名字取自人类的一支古老神话。但是在今人看来,这更像是生物的本能举动。地球上许多植物在感到危机时会努力将自己的种子散播出去,以最大限度延续自己的基因。“方舟计划”的目的也正是如此。
在地球已然不适宜居住的今天,人类穷尽最后的资源建造了两千艘“方舟”,载着超过五万人,和包括人类基因在内的庞大生物基因库,各类农业和轻重工业机械,以及以百科全书形式保存的人类智慧精华,航向地球周围的两千颗恒星,寻找适合人类生存的新家园。
最近的恒星是距离地球约4光年的半人马座α子星——比邻星。最远的则是距离地球约124光年的大熊座α——天枢星。
“方舟1097”是最后一批起飞的殖民星舰,配备了最为先进的系统,既掌管整艘飞船的超级人工智能。
俞少清作为该人工智能的设计者登上了方舟1097,身份是随行科学家,在星舰上的任务除了随时监控和调整人工智能外,还要与其他科学家配合进行科学研究,毕竟待在旅程中的时间不能白白浪费,在这种没有外物干扰的环境里做科研最为合适不过了。
俞少清给他的人工智能起名“卫恒”。他的国家一直存在着用星星为超级计算机命名的习惯,比如“银河”、“天河”、“星河”。轮到人工智能时也延续了这项优良传统。俞少清取“恒星与卫星”的意思,将他的人工智能命名为“卫恒”。这个名字在他的母语中听起来更像人名。
在其他随行科学家眼里,俞少清是个十足的怪人。他和他的人工智能太过亲密,到了宣称爱慕彼此的地步。有些人比较宽容,认为这是个人的取向和爱好,有些人则觉得这已经到了性变态的程度。然而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认为他这样非常奇怪。
俞少清却不以为意。他的卫恒是如此优秀,只要和卫恒在一起,他便感受到无穷的幸福和勇气,足够他忽略别人的异样眼光。
方舟1097的旅程极其漫长,甚至比人类的一生更加漫长,星舰的所有乘客中,哪怕是最年轻的,都不可能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