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巨变(五)(4 / 5)
国生活的人大部分可都未必真的能够接受这样的新世界。
新世界不是旧世界的简单改良,更不是把人民的生活水平变成现在的生活水平,就能说是新世界了。国内不是以前时代的人饱含着酸味说,“人民党不就是懂得种地,懂得办工厂么?”这种态度首先就是不唯物的。
现在人民党同志们水平提高的很多,加上有那么多的“反面教材”,大家普遍认为,陈克如果在旧时代未必算是个人才。他身上有太多太多在旧时代足以称为“致命”的缺点。让陈克大放异彩的是陈克引领的新时代。而这个新时代是真正从根子上解决了旧时代的问题。
如果没有新时代的土地改革,中国不可能解决人民一遇到荒年就大量破产的问题,更不可能解决中国庞大的要彻底压垮中国的隐形失业问题。在人民党实施了土改之后,旧时代就在农村彻底结束了。不管那些旧时代的上层如何哀号,如何幻想,他们所依存的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至于让大家吃饱的工业技术发展,有着充分工作经验的李寿显可以完善理论结合丰富实践的讲述出,工业体系以及工业化时代,与农业时代建设了一些工厂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这是社会制度本质性的变化。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
问题在于,人民没有在理性上认识到这个时代,大家不得不活在这个新时代,获得更好生活的同时,也充斥着更多的茫然与不安。明着看是对李润石的反对,实际上是人民党党员,甚至包括民众对这种新时代带来的不安与迷惑的表现。在不安与茫然中,大家需要看到的是一个基点,一个充满正面象征性意义的旧时代的存在。例如伍翔宇这样的“明宰相”。有这么一个标志性的人物存在,就会让大家在气喘吁吁的狂奔中觉得暂时找到了一个可以休息的落脚点。现在大家需要的很可能是休息一下,放慢一下步伐,喘口气,比较从容的习惯一下周围的一切,安排一下自己的生活。
想到这里,李寿显突然明白过来,为什么自己对陈克那种“猪食只怕也能吃的津津有味”的奇怪感觉。那其实是一种象征,那是陈克始终站在新中国最前端,给人一种“一切皆有可能”的强烈感受。那是大家长期感到不安乃至不满之后,对陈克生出的某种怨怼。
即便孕育着如此巨大的负面感受,却没有人敢起来反对陈克,顶多是对陈克安排的接班人表达了一些不满意,这已经证明了陈克到底拥有着何等的号召力。
如果从这样的一个角度去看待的话,李寿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