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56章 沉疑(6 / 7)
事关天家尊严,这些话赵九凌无论如何都不好说出口的,只好先试探性地问锦绣:“有兴趣在京里成立像宣府那样的医疗机构?”
锦绣讶然:“我也想呀,但我怕会被人说闲话的。”京里的富人真是多呀,但富人惜命的很,小病小痛的都要找太医,给大把的银子。甚至那些大富之家每隔半个月就会请用惯了的太医去诊平安脉。太医们只要医术过得去,会做人,真心不愁没银子的。像那位许太医,每年光诊平安脉都有相当可观的收入。
其实锦绣早就看出了这里头的商机,耐何她现在是王妃身份,只能无耐端着架子,眼睁睁地看着太医们轻松地挣大把的银子。
听妻子并不反对,赵九凌一方面窃喜,另一方面又颇不是滋味,他长年领兵,养成了不可一世的威风,如今户部官员一句“国库空虚”四字,就让他王爷威严扫地,甚至还要说动妻子开设医馆挣银子。
……
有了赵九凌的支持,以及帝后和户部官员精神上偷偷地支持,锦绣开始筹划着开设医馆的事。
有大周第一女神医以及太医院的一众太医坐镇,消息放了出去,短短数日便在京城炸开了锅。当然大部份人都是叫好的,反正有钱的不差钱,他们只惜命。
一些行医的各家医馆却又忧心忡忡,觉得太医院与女神医共同开设医馆,名气加权势傍身,还有他们的活路么?
不过很快他们就释然了,因为没过几天,太医院便有人亲自召见他们,让他们每间医馆派二至四位大夫去医馆,再让太医院进行考核……一切都按着宣府那边进行运作,让所有大夫都有饭吃有利益的情况下,才能杜绝同行相忌而引发的各类惨案纠分。
锦绣马不停蹄地开始为医馆设立而忙碌,户部官员也格外稀罕着像宣府医馆那样生钱的本领,所以非常积极地让工部的人照着锦绣的要求,建造医馆。
人多力量大,再来皇帝也发了话,工部的人不敢偷懒,锦绣三五不时亲自监督,也不敢偷工减料,实打实地完成任务。
锦绣又让齐玄英从宣府抽调了数十名医职人员,来到京城,专门调教新人。
……
二月初,钟阁老寿辰,锦绣身为义女,一大早便去了的。这日里,钟府高棚满座,好不热闹。以钟家在帝都的身份,交际圈子也大都是同朝为官的官家女眷居多。来往宾客倒是少有宗室之人,公侯伯夫人也只占了一小半。
是以,不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