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魏富堂破天荒离开青木川,上了西安。 (4)(1 / 22)
他这个粗野山贼在心的深处时刻为之向往、极为缺憾的精神世界。他在青木川,大造美屋,广蓄良田,少的就是一座神圣的精神殿堂,他几十年内心追求的女人也罢,儿子也罢,其实就是对文化的崇拜,就是谢静仪的两语三言。没谈几句,他已经对这个清雅绝俗,秀慧博学的女子充满了敬意。
魏富堂说,先生见多识广,山里的娃子个个冥顽粗野,不服管教,这不是三两年的事啊。
谢静仪说,不轻然诺,诺必践之,青木川也是我的最后归宿了。
魏富堂与谢静仪从上午谈到日色磋西,彼此大有相见恨晚之势。在那次长谈中他们还谈了什么无人知晓,人们私下议论,魏老爷将要娶的肯定是谢女士,不是解苗子。
为了办学校方便,谢静仪很快住进了魏家大院,人们也将她随着魏富堂而改称了谢校长。魏富堂对校长很客气,每天都要在谢校长的屋里停留,问学校的进展情况,跟她说各式各样的事情,甚至把那架只有一张唱片的留声机拿来,让校长听“将酒宴摆至在聚义厅上”。见校长吃不惯青木川的饭,还专门从成都请来大师傅张海泉……青女从未见魏老爷对女人这样耐心、温存过。人们说,魏老爷的新夫人必定是后来的谢静仪……
结果,魏富堂娶的却是解苗子。
帮助魏富堂下决心迎娶解苗子的是谢静仪。谈及解苗子的出身、血统,魏富堂下不了决心,跟谢静仪诉说他的犹豫与彷徨。谢静仪问魏富堂是不是真喜欢解苗子,魏富堂说了“喜欢她的蓝眼睛”,校长便什么都明白了,也没说话,打开屋内尘封已久的钢琴,演奏了肖邦的夜曲“F大调”。这是那架钢琴的第一次正式演奏,也是魏富堂有生以来头一次听到这样令人心灵震撼的音响,清脆舒缓的旋律将他心中的块垒化作潺潺的春水,化作细雨中青翠欲滴的嫩竹,琴曲中解苗子在教堂的走廊下穿行。阳光从侧面射来,有薄雾萦绕,解苗子面容平静优美,一双眼睛清澈如水……
敬重倾慕而不能占有,这是十分微妙又美好的状态,魏富堂对谢静仪的态度可以说就是这样一种状态。聪明的魏老爷小心谨慎地把握着这种状态,把谢静仪当做了自己的红颜知己。
这是魏富堂的福气。作为知己的谢静仪,她以她的方式,成全了魏富堂一生最美满的一段婚姻。
并不是所有的男人都能得到这样的知己,从这点看,魏富堂是幸福的。
魏家大院第三次举行了热闹婚礼,姜森送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