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5)(4 / 22)
孙营长说,晓得。
魏富堂说,你得敬礼,回答“是”,“晓得”是啥子话!教你龟儿子多少遍了,老记不住。
孙营长双腿一并说,是!
孙营长原名“小三子”,排行第三,家里穷,魏富堂筹划办自卫队,他跟着鞍前马后地张罗,为的是能吃上一碗“上头搁了浆水菜”的饭。魏富堂嫌小三子跑进跑出叫个“小三子”不郑重,正好他也在筹划建立军队,就将小三子叫了建军。魏富堂一时兴起,成全了一个时髦的名字“孙建军”。“孙建军”叫到了全国解放,叫到了“文化大革命”,叫到了改革开放,一直都非常的前卫,没有过时之感。当年的小三子成了七八十的“三老汉”,名字却依然年轻新潮,引领着青木川的几个娃儿都叫了“建军”。当然,娃儿们建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跟民团土匪全没了关系,跟小三子的“建军”也有了本质的区别。
孙建军带着几个人朝山上跑,险些和许忠德撞个满怀。孙建军以为许忠德是学校新来的先生,一脸的不耐烦,对许忠德说,好狗不挡道!
许忠德往旁边闪了,只觉得眼前的军官眼熟,一时想不起是谁。一个兵见许忠德使劲看他的营长,吼道,看啥子看,这是我们的孙营座,惹恼了营座看不把你的心尖下了酒!
许忠德自然不敢说什么,及至看到“营座”后脖颈那块长了毛的黑记,才想起“营座”是大姐家的老三,两三年不见竟然蹿了个儿,还当了营长。他想喊住小三子,可是小三子已经和他那一帮弟兄驷马狼烟地跑远了。
魏富堂看着发愣的许忠德说,是许家老二吗?
许忠德走到魏富堂近前鞠了个躬说,是我,魏老爷。我接了您的信,回来了。
魏富堂说,让人认不得了,你们走的时候都是些个半大娃子,才几年,都出息了,长衫也穿起来了。
许忠德说在成都,学生们都是穿长衫的,连学校的工友也穿长衫。许忠德没有说他回来是特意穿着长衫进青木川的,他其实完全可以短打扮,但是他在广元一下汽车就换上了长衫,虽然大学还没有毕业,毕竟也有种衣锦还乡的虚荣。他想好了,以后在青木川永远要穿长衫,以示自己的大学经历和文化水平,他已经不是一般种田的人了。
魏富堂打量着穿长衫的许忠德,赞许地说,嗯,像个学问,比施喜儒施秀才还像!
许忠德说了许多感念魏老爷的话语,又说了成都城里的一些情况。魏富堂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