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2)(14 / 22)
三省的人来来往往,写上的字需经得住人看,不能让人笑话。冯明当时很严厉地批评了黄金义,说亏他还是个党员,怎说这样的话,土匪恶霸都敢往桥上写字,劳苦大众为什么就不敢写?人民翻身解放求的是实质,不是形式,字体好不好是次要的,关键是由谁来写,许忠德虽然对魏富堂投诚起了些好作用,但自己的问题还没有交代清楚,怎能让他来题写“解放桥”?从根上论许忠德是魏富堂的人,他解放了,劳苦大众的命不是白革了!黄金义在冯明的鞭策下,提起笔写了“解放桥”,字的确写得很臭,三个字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往上斜,刻在桥上,给人一种桥基一头下沉的错觉。
冯明隔着窗户看不见桥上的字,却看见桥上有人在占地摆摊,有人赶着牛羊往桥下河滩里走,一算今天是农历初七,青木川赶场的日子,老规矩竟然还没有变。一四七是集,逢集时候,四里八乡的百姓都背着山货土产,从四川的青川、甘肃的郭家坝赶来。日中为市,集有大小,小市开在镇街道路两侧,叫“市场”,卖衣物吃食,甜香细软;大市开在桥下河滩人稀之处,叫“荒场”,出售牲畜、木板、药材。因为地域特殊,青木川的集场从来都是热闹红火的,即便在战乱时期,这里也是熙熙攘攘的人,琳琳琅琅的货,各样商品在阳光下排开,衬托着周围的绿水青山,构成一幅繁荣富足的《山林赶场图》。旧时青木川地域经济的活跃,远远超过百里之外的宁羌县城。
……
青女的小外孙女九菊上楼来,叫冯爷爷下去吃早点。九菊是阴历九月九出生的,九月是菊花的季节,青女就给孩子叫了九菊,昨天一见冯明,就让冯明给孩子取个正式响亮的名字,以便将来上学用。冯明想了半天说孩子还是叫九菊好,叫什么都盖不过这个。冯明跟着九菊下了楼,看见青女早把饭做好了,炒腊肉,焖干豆角,米饭和笋汤。冯明说太丰盛了,他平时早晨喝杯牛奶,吃片面包,煎个蛋就可以了。青女说青木川的早饭从来都是这样,不是给他特做的,女儿女婿早已吃过,上班走了。冯明才想起,青木川的早饭确实是很正式的,早晨认认真真一顿饭,吃饱了,上山下田,各干各的,下午的饭要到天黑,一天两顿,吃得都很实在。青女说冯明如果要喝牛奶,她可以到北头魏漱孝家买,魏漱孝养了两头黑白花大奶牛,常为奶卖不出去而发愁。冯明说算了,牛奶就米饭炒菜,不对味儿。冯明听魏漱孝这个名字挺熟,青女告诉他说魏漱孝是魏老爷的远房本家,是侄子辈的人,他爹魏富明让魏老爷关过,冯明应该记得。冯明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