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胡狲传信(7)(1 / 2)
杨博笑道:“京城天子脚下的龙袖骄民,比之外省,一张嘴也格外尖刻。什么‘一部五尚书,三公六十余’,这分明是讥刺高拱在位时赏典太滥。高拱不断给人升官晋爵,本意是笼络人心,结果弄出了一大批秩高禄厚的闲官,如此说来这几句顺口溜也算是言中有物。至于第二首,说什么当官的都姓贪,长安道上不见青天只见官,此语有失偏颇。”张居正道:“偏则偏矣,但绝非捕风捉影,老百姓盼清官,把清官比作青天,自古皆然。但历朝历代,清官莫不都是寥若晨星。我大明开国洪武皇帝,吏治极严,那时有一个户部主事贪污了十两银子,被人告发,洪武帝下旨给他处以剥皮的极刑。可是现在呢?连一个吏员都称不上的公门皂隶,办趟差也不止敲人家十两银子。博老您想一想,这些银子后头,藏了多少敲肝吸髓的贪墨劣迹。又有多少老百姓,被敲榨得家破人亡贫无立锥之地。今日国库空虚、官场腐败,如果再拖延下去,必然政权不保社稷倾危!”
杨博说:“你说的虽然在理,但铲除其弊端该从何处着手呢?”
张居正道:“只有刷新吏治,对此我已深思多年,主要在于整治三个字,第一个字是贪、第二个字是散、第三个字是懈,这是官场三蠹。这次京察,就冲着这三个字而来。”
杨博很赞赏官场三蠹的说法,但照他看来,要去掉这三蠹,谈何容易。张居正却道:“难是难,但身为宰辅,我已无退路!”杨博含笑,道:“我尽管没有说服你,但至少弄清楚了你实施京察的真正动机。今天早晨,吏科给事中雒遵到我府上,说了他们六科廊那帮言官的担心,他们大都是高拱的门生,为了弹劾冯保,都一起到宏政门敲了登闻鼓。他们认为你和冯保关系不错,害怕冯保借你之手,借京察之名对他们施加报复。”张居正道:“你去告诉那些言官,因人划线的事,在下决不会做,他们虽然以高拱的门生居多,但他们良莠不齐,不能一概而论,有不少言官忠于职守,纠弹不法,可称为朝廷的护法金刚。但也有一些言官窥伺风向,投某些权臣所好,为其排除异已而效命,这样的言官,一个也不能留!”
看来张居正真要实施雷霆手段整顿吏治了。杨博是两任吏部尚书,对情况熟悉,两人谈起目前全国吏治的状况。九品以上官员,全国共有七万名,北京与南京两处有二万七千名,各有十八大衙门。官员一多,扯皮拉筋的事都出来了,趁这次京察裁掉六千名官员,主要的对象是贪官、懒官和庸官。而实行京察,裁汰冗官,整个过程打算用三个月完成,虽然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