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回(10 / 11)
兴趣的亲忽略了就好。
虽然做不到完全精确,但这篇文一直是按着时间轴在推,旅欧支部的成立,四一二,一二八,第四次反围剿的霍丘一战,七七,台儿庄,衡阳保卫战。
我知道有很多亲都觉得战争太多了,但大背景在民国年月,又把男主角定位了那样一个身份,这些就都是很难回避的。
上海一战套用了第一次淞沪抗战(一二八)的背景,最后这一战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套用的是衡阳保卫战。其实写之前我也犹豫了一下,如果虚构一场架空的战役做背景,受的限制少,应该会更好写,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常衡或者德阳保卫战,但最后还是借用了衡阳的大背景,常德保卫战已经随着《喋血孤城》的上映被大家所熟悉,更为惨烈的衡阳保卫战也不应该被忘记,风凝写的只是小说,与历史无关,但至少大家能知道,在衡阳曾经有过一场被日方称为“中日八年作战中,唯一苦难而值得纪念的攻城之战”。抗日英雄永垂不朽!
我看到有亲已经贴出了衡阳保卫战的相关资料,谢谢温哥华的阳光,至于果粉什么的,神游已经说了,我也并不想多说什么。我从来没有否定过敌后战场的作用,但也并不觉得正面战场的流血牺牲是可以忽略的,无论正面战场敌后战场,都是中国人的战场,都是整个民族共御外辱的战场。如果还是觉得风凝是在洗白什么的,那我也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当然,那个年代风凝没有亲历,所以很多理解也很片面,不对的地方要请大家见谅。对于文中的相关描写,我参照了很多史料和亲历者的回忆录,像是唐德刚先生的《李宗仁回忆录》,《张学良口述历史》,还有葛先才老先生的《长沙常德衡阳血战亲历记》,蒋鸿熙老先生的《血泪忆衡阳》等等,如果感兴趣的亲可以去看看,真实的历史往往比小说要惨烈得多。
大家问的比较多的还有就是文里面的几首诗了,我就一起简单说下,李白的《长干行》大家应该是比较熟悉的,亦笙在墨梯女校念的被薄聿铮听到的那首诗是普希金的《我曾经爱过你》,纪哥哥临死前念的那首是拜伦的《When We Two Parted》,化名醒园的那两句诗风凝跟纪哥哥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看过就记下了,也不知道作者和全诗,只记得“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微醒,深院月明人静”这几句,后来有亲问起就百度了下,是司马光的《西江月》,貌似有两个版本。
另外就是亦笙就读的墨梯女校,历史上确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