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4章 逍遥军医(7 / 8)
连几次以后国内几乎什么都不能写,难道只能去跟官二代,富二代撕逼?所以我只能把文章重心转向国外,而到了国外又接二连三的触雷,乌克兰的宗教,东南亚的菲律宾、越南、缅甸、尼泊尔……
一句话,必须要跟新华社保持口径一致。
改得我都不知道怎么改,有几章索性缺了就缺了。
还有传说中只能牵手的涉黄大神……对我这样喜欢写多女主的全靠编辑帮忙才能躲避过去,感谢编辑了。
所以几乎是一路写一路被警告,然后我只能一次次挪开掉头,这就好像开着车在路上,眼瞅着提速到一百码,却不停的因为堵车临时改道,那种艰难,读者看着可能难受,写的更难受,我都要被逼疯了。
我感觉自己一直都在勉力的拉拽这个车头,尽量回到正轨,还不能让读者感觉到这种调整,要呈现一本正常的书给大家。
所以这时候最对不起的就是一直在喜爱追看的读者大大,我也一直在尽力扭转软着陆。
虽然很艰难。
但是从写手的角度来说,问题出在哪?
这依旧是我要思考的,是写作能力不够,不懂得规避,还是一味的骂政策不好?
通看过《逍遥军医》的就知道我不会骂政策,同样的政策,为什么别的写手就能写得好,订阅那么高,所以问题还是在自己身上。
撇开写作能力,我的确是有主动作死的倾向,最大的作死还是前面说的老想在书里表达点什么。
也就是有些人说的夹带私货,这几乎是网文最忌讳的事情。
一本畅销的书应该是没有倾向的,就好像旗帜鲜明的政治人物不可能当上总统,必须得是迎合各种阶层,不得罪任何人,读者就是要看个轻松看个乐呵,看网文还要来听说教,感受伤痛,感受挫折,见鬼去吧!
应该是爽点,愉悦,阅读时候的轻松感,包袱不能太久,压抑不能太过,主角不能吃瘪……
道理我都懂,可我还是忍不住想表达点什么。
因为我爱看书啊,判断一本书好不好的标准,就是一本书值不值得我重新看。
而一本书好不好看,在我看来就是有没有自己的思想,有没有主见。
林语堂说过一个人有独立判断力,不受潮流或者专家的影响,才叫做有见识。
我想一本书也应该具备这样的能力,所以就忍不住作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