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长是人千里(二)(7 / 8)
,咬着段月容的袖子,似在拉他起来,我还是听不见他在说什么,我只好也对他抱歉地笑了一下,眼珠机械地一转,看到浑身是血的于飞燕骑着马向我们奔来,目眦欲裂,张着嘴似在撕声狂叫。
黑暗向我涌来,我闭上了眼睛,非白,你一定要等我。
此役在后世的军事著作<<武经要略>>中又名汝州血战,为大元朝开国最著名的战役,燕子军,大理援兵,以及原家元德军诸将,近四十万人马,为拖住潘正越的百万雄师,所剩不足五万余人,改裘等余部冲出战阵时,皆人为血人,马为血马,惊破敌胆。
而本应接应右路的麟德军却在战争最惊心动魄时,将峰芒指向锦官城,后史的战史学家评价汝州血战中昊天侯的奇诡行为,有两种主流意见,一是认为宋侯用兵确实当世英才,暗渡陈仓地使燕子军拖住潘正越,暗中传信给元德军代替他从宛城北上助燕子军抗击潘正越,然后以比花氏武德军更快的速度拿下锦官城,使得武德军保存实力,与奉德军有机会协助天德军攻下晋阳,出奇不意地攻下进入京畿的必争之地,减少人员的伤亡;
另一种流派认为,宋侯再怎么神机妙算,也不应该冒然背信地离开汝州,且其时宋侯同大将军感情甚好,应该有太祖皇帝的秘诏,太祖担心“燕久离晚归,向来持才擅行,且东营旧人,不服西营管教,恐中道谋逆倒戈,只可用之挡潘,不堪大任,秘使往锦城助武德一支,”宋侯方才”忍痛离战,改攻锦城”。
最后亦有一种极少数派的言论,乃是根据宋侯同青王之间的信件揣磨而来,宋侯明知汝州之战必损耗巨大,为保其羽翼,便改攻锦官城,即拔得头筹,一方面羞辱了久攻锦城不下的武德军,为青王打击原氏第三位继承人,另一方面秘书踏雪公子,是因为知晓燕子军在永业三年随踏雪私盗鱼符而遭贬,于情于理皆不会拒绝燕子军的求救,且军中传言花西夫人正受燕子军的保护,踏雪必出兵相助,此便可乘机耗尽元德军的力量,为一箭三刁之狠计也。
无论任何一种流言,对于“胜利便是一切”的原家而言,宋侯事后只被武安王斥责了几句,紧接着便被皇上下旨大力封赏,并没有人认真也不敢去深究这胜利背后,多少枉死的原氏将士那累累白骨所奠基的封侯台。直到太祖天德三年,第三种言论成为宋侯和太子的致命一击,当然这是后话。
那时汝州血战却真真实实地改变了庭朝和周朝用兵以来的战争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