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4 / 9)
※※※※※
烈山以西的平原上,一长列看不到首尾的军队正在暴雨中艰难地跋涉着。乌云初起时点燃的火把此时早已被大雨浇灭,军士们只能披着湿漉漉的衣甲在黑暗中摸索前行,不时划破天际的闪电映出他们被疲惫和恐惧舔干活力的面孔。
春雨还带着冬季的寒意,进了水的袖口不多时就将手腕冻得麻木。石元孙握着马鞭,心底的寒意却比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更甚。
金明寨距离烈山一百余里,按标准是两日的路程。但石元孙为了尽早与中军汇合,昨晚只让军士们休息了两个时辰。捧日右厢军带着大量辎重,本来就行走不易,但军士们都恨不能早些离开江州,人人争先,谁知会遇上这场暴雨。
被无数人马践踏过的道路像泥潭一样泥泞不堪,一脚踏下,泥淖几乎没过小腿。泥中丢满了各种各样的战靴,但没有一名军士停下来捡一双。因为好不容易换上的鞋子,走不了几步就会被吸盘一样的泥路粘掉,如果没有被粘掉,那就意味着你要带着一双沾着满泥浆的鞋子前进,每一只都仿佛有数百斤重。
推着大车的军士早已经疲不能兴,连喊号子的力气都没有,只能埋着头,拚命推动比平常重上数十倍的大车。忽然车轮一滑,一辆大车陷进一个尺许深的泥坑中,载满兵甲的车辆倾斜过来,挡住了前进的队伍。
两名骑兵拖泥带水地打马奔来,摇着湿透的令旗喝道:“将军有令!今日必须赶至烈山营地!沿途不得歇息!妄自停留者!杖!迟疑不进者!斩!阻塞道路者!斩!”
泥水溅在身上,军士们甚至没有露出愤怒的目光,只木然卸下车上的衣甲,扔到泥浆中,将大车掀翻到一边。
自从接到撤军的诏令后,宋军就因为如何撤军爆发过数次争吵。最后带伤参加会议的翁应龙在夏用和的支持下,力排众议,决定先撤走在江州城下几近打残的虎翼、归圣、静塞诸军。
对于一支士气低落的疲兵来说,撤退的风险甚至还高于两军交战。为了防止被城中的贼寇发觉追击,宋军的撤退措施极为隐秘,大量物资都留到了最后,由人员相对完整的捧日右厢军负责押运。断后的任务,则交给了主动站出来的刘宜孙军。
张亢的猜测并不完全准确,事实上,断后的除了他们的龙卫左厢第十军,还有一支军队:秦翰的选锋营。
选锋营连日苦战,损失并不比其他友军小,为了保证这支全骑军的机动性,夏用和几乎调集了军中所有还能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