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9 / 18)
白鹿村”石碑的
方位。那块由滋水县令亲笔题字刻成的青石碑被黑娃以及他的农协三十六弟兄砸成
三大块,扔在门外低洼的路道上,做为下雨路面积水时供人踩踏而过的垫脚石。白
嘉轩让儿子孝文出面,请来了白鹿两姓里头几个善长泥瓦技能的匠人,又有几个热
心的中年人自觉前来打下手,把砸断的碑石捡口来,用水洗去泥巴和污物,又拼凑
成一个完整的碑面了。有热心的族人建议说:“应该请石匠来刻一尊新的。花费由
族里捐。”白嘉轩说:“就要这个断了的。”经过再三辨识,终于确定下来原先栽
碑的方位。白嘉轩亲自压着木钉长尺子,看着工匠小心翼翼地撒下灰线,对孝文说
:“尺码一寸也不准差。”
孝文领着工匠们开始垒砌石碑的底座。断裂成大小不等的三块石碑无法撑栽,
孝文和匠人们策划出一个保护性方案,用青砖和白灰砌成一个碑堂,把断裂的石碑
镶嵌进去。白嘉轩审查通过了这个不错的设计,补充建议把碑堂的青砖一律水磨成
细清儿。
当白家父子和工匠们精心实施这个神圣的工程时,祠堂前头的戏楼下传来一阵
阵轰呜声,夹杂着绝望的叫声。工匠们受到那些声音的刺激提出想去看看究竟,甚
至孝文也呆不住了。白嘉轩反而去把祠堂的大门关于插上了,站在祠堂院子里大声
说:“白鹿村的戏楼这下变成烙锅盔的鏊子了”工匠们全瞪着眼,猜不透族长把戏
楼比作烙锅盔的鏊子是咋么回事,孝文也弄不清烙锅盔的鏊子与戏楼有什么联系。
白嘉轩却不作任何解释,转过身做自己的事去了。及至田福贤走进祠堂说:“嘉轩,
你的戏楼用过了,完壁归赵啊!”他的口气轻巧而风趣,不似刚刚导演过一场报仇
雪耻的血腥的屠杀,倒像是真格儿欣赏了一场滑稽逗人的猴戏。白嘉轩以一种超然
物外的口吻说,“我的戏楼真成了鏊子了!”
修复乡约碑文的工作一开始就遇到麻烦。刻着全部乡约条文的石板很薄,字儿
也只有指甲盖儿那么大,黑娃和他的革命弟兄从正殿西边的墙壁上往下挖时,这些
石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