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初到汴京(2 / 5)
风景,见有几座跨河的城门悬着铁裹的窗门,忍不住好奇的问了句:“堂叔婆,那些铁裹的窗门是做什么用的?”
顾氏闻言笑着解释道:“那些窗门每到夜间就会像闸一样垂下来接着水面,阻止船只从水门通行,不过蔡河两岸各有留门、通人行走。”
说话间张巧儿一行人已不知不觉的进了城,街上的人也多了起来,顾氏见状马上接了身后丫鬟递来的盖头,戴上后隔着罩在面上的薄纱问了吴氏一句:“堂侄媳妇儿,你们几个要不要也买顶盖头来戴?在京城,大户人家的女眷大多不出来抛头露面,即便出来了也会戴顶盖头遮住面容,免得惹人闲话、坏了闺誉。”
吴氏打小就生活在乡间、且天天都挽着裤管下田,因此她对“抛头露面”这点十分不以为然,反倒觉得好端端的往脸上罩个盖头很奇怪呢!
于是吴氏当下就冲顾氏摆了摆手,道:“我都是三个孩子的娘了,用不着遮挡了!要我入乡随俗的戴那盖头,我反倒觉得不自在,我们乡下不兴这个。”
顾氏也不勉强吴氏这个地地道道的村妇,而是转而对张巧儿和齐三娘说道:“你们两个都是未出阁的小娘子,还是入乡随俗的戴顶盖头教好,免得闺誉受损、将来被婆家人不待见……”
顾氏说着伸手指了指不远处的一间铺子,介绍道:“前面就有家盖头店,里头有卖各式各样的盖头,你们若愿意我们便先去买上两顶,戴了再继续逛也不迟。”
齐大郎一听说这戴盖头和闺誉有关系,立马就十分大方的说道:“四娘、阿妹,你们尽管挑好看的盖头买了戴上,这买盖头的钱我掏!”
而吴氏自个儿不愿意戴那不自在的物事,但却站到了齐大郎那边、对张巧儿说道:“齐大小子说的没错,四娘和三娘你们两个是得戴个盖头,不能叫别人把你们的容貌瞧了去!听说京城的登徒子比我们乡下多多了!”
张巧儿被吴氏那自相矛盾的说法弄得哭笑不得,但她最终拗不过吴氏和齐大郎,只能乖乖的跟着顾氏去了一家盖头店,选了顶盖头买下后老老实实的戴上。
张巧儿戴了“装备”后,一行人顺着长街再逛了好一会儿,便寻了家茶馆坐下来歇息。齐大郎见日头已逐渐偏西,赶忙拿出生母姜氏回信附上的地址,展开后客气的向顾氏打探方位:“顾夫人,您知道‘州桥夜市’在哪里吗?我娘说她住在那附近,让我照着寻上门去。”
“出了朱雀门、走到龙津桥,从州桥往南一带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