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历史与个人 (1)(17 / 23)
北和西北发展,靠近苏蒙边境。
这时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已失去联系达14个月。张浩的消息是一股扑面的春风,更是一个天大的喜讯。张闻天立即连续写信给在前线的毛泽东等人,通报张浩带回来的这个重要消息;主张根据斯大林建议,迅速经宁夏靠近外蒙,以取得技术援助并建立战略根据地。
毛泽东也非常兴奋,12月1日电张闻天:“关于红军靠近外蒙古的根本方针,我是完全同意的”;“这个方针是使中国革命战争,尤其不久就要到来的反日民族战争取得更加有力量与更加迅速发展的正确方针”。
中共中央开始准备作出战略和策略上的重大转变。
这个转变就是瓦窑堡会议。
12月17日,中央政治局在瓦窑堡举行扩大会议,确定“抗日反蒋”策略方针。
12月23日,专门讨论军事方针及打通国际路线的问题。会议一致决定“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对日直接作战,使红军发展成为抗日的主力军。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确定1936年红军的战略方针和任务是“打通苏联”与“巩固扩大现有苏区”,其中以打通苏联为中心任务,以山西和绥远为红军行动和发展苏区的主要方向;以便把“苏联红军和中国红军在反对共同敌人日本帝国主义的基础之上结合起来”。
在此之前,中共中央曾多次提出打通国际路线的战略设想。
遵义会议后,领导权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但严重的军事危机并没有消除。面对蒋介石亲自出马指挥中央军、黔军、川军、滇军的围追堵截,中共中央不得不一再变更作战计划和战役方针,指挥红军奔波于云贵川三省之交。部队长期处于无立足处的超强度征战之中,缺乏休整补充,减员现象严重,指挥员中也一直存在不同意见。迅速开辟一个稳固的根据地,已成为决定红军命运前途的紧迫问题。
关键是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当时局面异常严峻。几万红军东返内地,已不可能。向南不是入桂就是入滇,这两省皆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力派统治巩固,打出一个局面非常困难。向西也是少数民族地区,粮缺人稀。唯一可行的是向北发展,接通苏联,以取得国际援助。
1935年6月16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联名致电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提出:一、四两方面军总的战略方针应是占领川、陕、甘三省,建立三省苏维埃政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