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福兮祸所倚 (1)(5 / 23)
正在争取旁听生的地位,而张国焘不但是北大理工预科三年级学生,而且是学生中的风云人物,正在发起组织“国民杂志社”。每天晚上,他的房间都是激进同学的聚集中心。
这种时候,毛泽东却在下班的图书馆内打扫房间、整理书架,归拢报纸期刊。
毛泽东对每一位在登记本上签名的读者都仔细辨认过。那些来去匆匆的读者,却几乎无一人在脑海中留下这个管期刊的临时工的姓名和面容。
他后来对斯诺说:“由于我的职位低下,人们都不愿同我来往。我的职责中有一项是登记来图书馆读报的人的姓名,可是他们大多数都不把我当人看待。在那些来看报的人当中,我认出了一些新文化运动的著名领导者的名字,如傅斯年、罗家伦等,我对他们抱有强烈的兴趣。我曾经试图同他们交谈政治和文化问题,可是他们都是些大忙人,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讲南方土话。”
张国焘也是无时间与这个期刊管理员交谈的人之一。他对毛泽东最早的记忆不是来自身边的北大图书馆,而是来自后来长沙那份全国出名的《湘江评论》。
这份刊物是毛泽东从北京回去后主编的,在南方影响很大。政治上极其敏锐的张国焘虽然立即感觉到了几千里外一个叫毛泽东的人所显示的能量,却错过了在北大与毛泽东的会面与交谈。
毛泽东与张国焘的第二次相遇是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
张国焘同样具有很大优势。“南陈北李”都没有来,张国焘成了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主持人。他回忆说“我被推为会议主席,首先宣布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我向大会说明关于草拟党纲政纲草案的经过情形”;“我建议大会,由各代表先行报告各地区工作状况”;“经过几天的讨论,后来由我归纳到会者的意见,提出几点结论”等等。4个“我”字,把他在中共一大上的风头写得神气十足。
毛泽东在中共一大上担任会议记录。他原来就在北大图书馆一个一个记下读者姓名。现在又一个一个记下每人的发言。
张国焘在那里指手画脚。
后来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张国焘。下设北方、湖南、武汉、广东、山东共五个分部。毛泽东在湖南分部当主任。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张国焘长期居于中共中央的核心领导地位。
1921年7月中共一大,他是中共中央局三成员之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