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苦难辉煌 (2)(7 / 11)
西出发就开始了对西征目标的选择,至今还未完成。
博古、李德选定的湘西,被湘江之战的沉重损失否定了。
黎平会议指出的是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区。
遵义会议又提出了川西北,赤化四川,土城战役失利后被放弃。
一渡赤水扎西会议后提出云贵川边,因川军、滇军夹击也放弃。
二渡赤水后提出赤化贵州,首先是黔北。鲁班场战斗失利后放弃。
四渡赤水后,眼光放在了黔西南。又因滇军先到而不可得。
红军在不断地选择,又因现实不断地放弃。
但仍要选择,必须选择。红军自建立始,生存、战斗与发展,全赖根据地。
当时领导人急切的心情,紧迫的思绪,非我们今日所能想象。
此期间,一、三军团领导人发挥了重大作用。
黔西南无法获得后,三军团领导人彭德怀、杨尚昆最先提出入滇作战。
4月13日,彭德怀、杨尚昆就中央红军的行动向朱德并中革军委提出建议:迅速西渡北盘江,袭取平彝、盘县,在滇黔边与敌第三纵队作战。
电文说:平彝、盘县为黔滇咽喉,四向均可出击,使敌封锁困难。蒋介石迫我南走桂境,利用追剿机会解决西南,我军渡过北盘江后,其企图即告失败。目前,只有争取到时间,才能有空间。我军往西,甚至入滇,只要给滇敌一个较大的打击,使我机动区域更大,则更能多得时间和空间,争取群众,巩固和扩大红军,在黔边打开局面。
此电的关键,在“甚至入滇”四字。
彭、杨用十分谨慎的话语,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建议。
入滇,对中共中央领导人来说,心情是沉重的。从江西出发那天起,红军一直在极力避免被敌人压向经济落后、消息闭塞、少数民族聚居的边陲。预定去湘西不可实现,便提出川西北。川西北不可行,又是川、滇、黔。虽然此时开始提到云南,但中心一直是黔北。从1月20日中革军委下达《关于渡江的作战计划》,到3月31日南渡乌江的四渡赤水作战期间,在敌人重兵夹击之中,中央红军徘徊于黔北川南70天不去,一直争取创建川、滇、黔新根据地,就是以免被压向更偏更远的地区。
两个月来,种种计划都未实现。即使是黔北,离中国的心脏地带也已经远了。若再入滇,下一步目标是哪里?如何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