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苦难辉煌 (2)(3 / 11)
红军也在进行紧张的调整变化。
25日,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团以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名义致电各军团负责人,提出首先钳制周浑元、吴奇伟部,消灭王家烈部,由此扩大机动区域转向西南,然后在运动战中消灭追击或截击之敌一部或大部,以扭转战局。
此方针还是胃口太大。红军当时连续奔波,已相当疲惫,粮食等给养又十分困难。一渡赤水在扎西、二渡赤水在遵义一带扩大的兵员逃亡严重。要先吃掉王家烈再吃掉其余敌人一部或大部,已无可能。
接到这封电报后,晚上22时三军团彭德怀、杨尚昆回电,认为目前向西南机动很困难,因为首先要突破敌之包围;建议转向东南之乌江流域比较有利。同时根据调查所得情况,彭、杨提出,只要有充分准备,用4至6个小时即可在三军团原来渡乌江处架起浮桥。
关键时刻,彭、杨再次提出重要建议。
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南渡乌江,但意思已很明显。
26日,毛泽东迅速接受彭、杨建议。朱德发布命令,决定中央红军集结主力改经长干山与枫香坝中间地段南下。
27日敌情又发生变化。长干山之敌已进占平家寨、李村,薛岳直接指挥的九十二师已在坛厂与九军团激战,原定从长干山、枫香坝之间突围南下已不可能。蒋介石、薛岳正调集人马在这一带修碉筑封锁线,阻止红军南下。
毛泽东决定,以红九军团伪装主力向长干山、枫香坝佯攻,引敌北上;一、三、五军团及军委纵队乘机改由枫香坝以东穿过敌人封锁线,向南急进,抢渡乌江。
作此决定时,他一定想到了两天前彭、杨的建议。
抢渡乌江,要点在“抢渡”二字。实现抢渡,关键不能让敌人察觉企图。
但前线敌军发现了红军的企图。
28日,土城守敌侯汉佑电薛岳:红军停止西进,一部有回转模样。
薛岳未加重视,认为遵义以西封锁线已完成,红军向何处回转,不足为虑。
30日周浑元急电薛岳:长干山、枫香坝、鲁班场附近防线遭红军袭击,红军已经南移,有偷渡乌江模样。
薛岳这才大惊,急忙请示蒋介石。
这回轮到蒋介石不以为然了。认为是红军的战术行动,不要上当。
28日侯汉佑致电薛岳时,红军主力已由鸭溪、白腊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